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

万佛山镇: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
助推“全域旅游”

发表时间: 2016-05-30 00:00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万佛山 

   近年来,通道县万佛山镇充分发挥辖区内丰富的生态观光、休闲养生资源优势,着力在村镇生态化、镇域景点化、人文生活化上下功夫,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助推“全域旅游”,促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村镇生态化,大力提升村容镇貌

  重点着眼于保护和优化两篇文章,建设观光小镇、美丽乡村,让“天然氧吧”更广为人知、令人神往。一是注重环境治理。深入推进“碧水青山蓝天”、农村清洁卫生、城乡环境卫生等工程,强化镇村污染控制,人居环境更加宜人。今年以来已投入46万元整治玉带河沿线、镇村主要道路沿线、村内建筑与生活垃圾共60余吨,新建1个垃圾中转站、7个垃圾焚烧炉,成立106人的村组保洁员,确保村容镇貌“每日更新”。二是做好节能减排。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环保监管,整治规范竹木加工企业,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近三年共投入6400万元进行工业企业技改提质,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狠抓新能源项目建设,投入10亿元的风电开发建设即将完工。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绘绿、植绿、复绿、护绿、创绿”,全面实施水网、路网“两网”绿化工程,城边、寨边“两边”美化工程,生态林、经济林“两林”富民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综合保护“双保”管护工程,绿色乡镇、绿色村寨、绿色学校、绿色街道、绿色社区“五绿”创建工程。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3.55%,累计植树造林6万亩。

  镇域景点化,积极发展全域旅游

  一是建设“四位一体”全域景区。加快构建“两山一园一河一漂流”(分别是万佛山、麒麟山、农业科技园、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龙底漂流景区)的四位一体旅游格局,全力推进万佛山?侗寨5A级景区创建、麒麟山景区开发、玉带河景区开发、龙底漂流4A级景区创建工作。着力加快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专线、生态停车场、万佛山大酒店、龙底大酒店以及农家乐、生态农庄、度假山庄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将全镇打造成业态丰富的整体景区,使旅游吸引力、旅游接待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二是积极打造现代观光农业。鼓励村民流转土地,重点打造以万佛山国家生态农业科技园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带。目前,镇内已建有铁皮石斛养生园、源田生供港蔬菜种植基地,玫瑰庄园、兰花园、江寨优质水果采摘基地等休闲体验园区,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参股分红,本人还可以在自己的土地里打工,“流转土地赚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是全镇村民发展生态农业新的经营模式。三是发展“慢拍”全域旅游。自古以来,镇内侗族村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日子半忙半闲,生活半丰半俭,喝酒半醉半醒,心境半佛半仙”,堪称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在推行“三化一改”的同时,大力宣扬“慢节奏、慢生活、慢旅游”的“幸福口号”,以通道入列湖南省第二轮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为契机,借靠张桂国际旅游走廊、大湘西国际旅游市场、“中国步道”旅游大区,致力把万佛山镇建成湖南生态旅游核心区、民俗文化旅游特色镇、现代观光农业体验地。

  人文生活化,民俗根脉成风化人

  大力实施“文化保护、文化研究、文化再造、文化惠民、文化凝心”五大“淳化”工程,使侗族民俗文化可看、可感、可体验,用心守住文化传承的根脉,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一是还原实物人文。对镇区进行文化包装,对侗寨进行风貌还原,对民俗进行实景再现。投入2000万元对镇区进行风貌改造,投入1200万元重点打造百灵侗寨,使精美绝伦的侗族建筑“三宝”鼓楼、寨门、风雨桥随处可见,侗族语言、服饰、歌舞、饮食等13个方面习俗充分展现,加以传承。二是助推薪火人文。对本地特有的民俗节日加以推广,对民俗活动给与指导支持,营造全民参与、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氛围。协同县旅游局,由旅游公司运作,大力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里锣鼓节”,日均游客由之前的600人增至5000余人;精心筹划大戊梁歌会,充分展示四里山歌、猴路歌等特有民俗音乐与侗锦织艺传承,组织“万人共尝黑米饭”活动;同时,各村自发开展的新牛闹春、山歌大赛、民族体育节等活动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侗家薪火文化蒸蒸日上。三是推行大众人文。推行侗族文化生活化,推进侗族文化进课堂、机关干部学侗歌、群众生活讲侗俗等,鼓励和推广以柏林侗寨为中心的文化聚集地的村民“古风生活”,讲侗语、穿侗衣、吃侗食、酿侗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吴成浩)

相关阅读

万佛山镇: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
助推“全域旅游”

103916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