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文化地标】候选地标——炎帝陵

发表时间: 2018-04-19 17:17  

4月16日,湖南十大文化地标推选活动投票通道正式开启,目前已进入网民投票阶段,为更好地呈现每个文化地标的特色,“文化湖南”将陆续推出50个候选文化地标的专题报道。为支持您心目中的“文化地标”,请关注“文化湖南”微信公众号。


炎帝陵景区全貌图

陵殿—炎帝陵碑

“邑有圣陵”摩崖石刻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书记载:他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创医药;立市廛,辟市场;织麻布,制衣裳;削桐琴,习音乐;制弓箭,威天下;作陶器,冶斤斧;造房屋,相土居,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在远古时代创造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各种技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中华民族成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强大民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尊称他为农业之祖、医药之祖、商贸之祖、工业之祖、音乐之祖、茶祖、酒祖、陶祖……


史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境内鹿原陂。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西汉有陵,唐有奉祀,宋建陵庙,明、清两朝御祭繁盛,形成了完备的官祭和民祭规制”。炎帝陵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地位被誉为“神州第一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祈福观光、学习科考、休闲体验,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胜地之一。


炎帝陵景区总体规划保护面积102.5平方公里。陵寝核心保护区面积5平方公里,由祭祀区、拜谒区、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由炎帝陵殿、神农大殿、神农园、阙门、华夏广场、福林、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自1989年对外开放以来,炎帝陵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100多位,举办各类文化和祭典活动5000多场次,其中省人民政府公祭10次,胡耀邦、陈云、江泽民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题字。


炎帝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古典陵墓园林、中国最佳农耕文化旅游胜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并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炎帝陵祭典”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炎帝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日中为市、首辟市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织麻为布、制作衣裳;建屋造房、台榭而居,带领先民所开创的农耕文化、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市场文化和原始艺术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体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一起开创了华夏文明之先河,被共尊为华夏民族之始祖。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文化地标】候选地标——炎帝陵

103330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