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38件巴考沉船出水文物成功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发表时间: 2018-05-17 11:56  

5月16日,德国提尔曼?沃特法先生巴考沉船出水文物捐赠仪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这是省博物馆对外开放后迎来的首次海外捐赠,也是建馆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捐赠,这意味着38件造型丰富、质量精美的陶瓷器将永久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捐赠仪式现场


捐赠仪式由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主持。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提尔曼?沃特法先生及本次捐赠的牵线人林亦秋夫妇出席捐赠仪式。仪式中,提尔曼?沃特法先生向博物馆捐赠巴考沉船代表文物明景德镇窑酱釉三足香炉,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建毛代表馆方接受捐赠,并向提尔曼?沃特法先生颁发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证书。



提尔曼?沃特法先生(图右)向省博物馆捐赠巴考沉船代表文物明景德镇窑酱釉三足香炉


提尔曼?沃特法先生1956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将近20年的时间都致力于慈善工作。1996年,他在德国成立水下考古探险打捞公司,先后发现并打捞了鹰潭号沉船、明朝永乐年间的巴考号沉船、以及装满唐朝宝物的“黑石号”沉船。同时,提尔曼?沃特法先生长期与沿海国家合作,致力于水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保护,并通过出水文物发现和利用的过程,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捐赠的巴考沉船出水陶瓷文物


捐赠的巴考沉船出水陶瓷文物


捐赠的巴考沉船出水陶瓷文物


本次提尔曼?沃特法先生共捐赠巴考沉船出水陶瓷文物38件,其中东南亚陶瓷器23件、中国瓷器15件,包括龙泉窑青瓷刻卷草纹碗、明代景德镇酱釉香炉、景德镇青白釉印花碗及仿制中国瓷器、结合本土制陶工艺生产的各类东南亚青瓷罐等。


巴考沉船位于印度尼西亚卡里马塔海峡西侧的巴考岛海域。据推测,该船应该是从中国南部沿海出发的走私商贸船。依据船上大量的“永乐通宝”铜钱和船身木材的碳14年代测定,最终确定该船年代是与郑和下西洋同时代的15世纪早期。该时期是明朝严厉的海禁时期,因此这艘商贸船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从船上发现的大量中国陶瓷说明,海禁期间仍有中国陶瓷流出海外。这批珍贵的沉船陶瓷器不仅是明代初期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见证物,也彰显了15世纪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深入的文化交流,对研究“一带一路”相关课题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关阅读

38件巴考沉船出水文物成功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103329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