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千年文物讲述家乡故事,考古成果走进菁菁校园

发表时间: 2018-06-13 09:10  

当你降生于这块土地,你是否会感受到千年前的血脉传承?当你踏着河滩边的石子,你是否也触碰到了刀耕火种的温度?当你眺望澧水下游,你是否也曾不经意间思索着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6月11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场活动在石门宝塔拉开了序幕,正在用手往木骨泥墙的房屋上敷着泥巴的中学生们可能还一时无法想象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千年前是怎样地被祖先经营和用于生存。


学生们在体验搭建木骨泥墙的房屋


来自石门澧斓中学七年级的陈婉卓是首次参观考古工地,对她来说,半地穴式房屋并不陌生,这种房屋构造曾经在她的历史教科书上出现过,但是今天实际参观了以后,尤其是能够亲身进入到半地穴式房屋内体验,她感到十分新奇,虽然她表示自己还无法完全理解长期生活在地下是什么感受,但是房屋内的地坑和坑旁边的石头引起了她和同学们的兴趣,她们对于这种构造的用途不断地提出猜想。


考古工地上同学们体验的半地穴式房屋以及一座木骨泥墙的房屋是通过“实验考古”重新搭建起来的,这是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场活动中“考古模拟实验”这一活动版块的重要内容,现场通过引导学校师生参观宝塔遗址考古现场展板,参与搭建半地穴式和木骨泥墙房屋,体验陶器烧造,让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去体会祖先是如何吃、住和生活,也更加直观了解到考古是什么。“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遗址,这次活动来体验了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去想象、去掌握历史。”陈婉卓说。


学生们在参观搭建好的房屋


在“考古模拟实验”之前,同学们在澧斓中学的演播室内聆听了两堂和平时有点不一样的课。“考古学家校园公开课”11日上午在这里举行,由考古队长盛伟带来了《华夏边缘的商代村落——宝塔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他从地下宝塔遗址的发现、三千年前的村落景观、华夏边缘的历史记忆几个方面为同学们揭秘了千年前的商代村落。而省考古所高成林副所长则以《从华夏边缘到帝国内陆——考古学家是如何书写湖南上古史?》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述了发生在故土家乡的故事。


高成林副所长在授课并回答提问


湖南石门宝塔遗址是如何被发现?他们的家园,他们的食物、器具、烹饪方式是怎样的?在这座三千年前的商代村落中生活的是怎样的人?他们的文化和发展脉络如何?如果说进入考古现场只是直观体验,那么“考古成果校园展览”将是一个开启文明之旅的有效导览。通过将文物与带有文字介绍的展板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三者相对应,既让澧斓中学的师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到文物,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活动现场不少观众驻足不前,看的十分仔细,有的还会向工作人员询问和探讨展板上的知识。


考古成果走进校园,将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粒爱护文化遗产的种子,或许不是每一位孩子都有成为考古学家的梦想,但是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文化自信的树立相信将是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历史是鲜活的,它不止书写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它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历史往往云蒸雾绕,不露真容,考古则有助于我们揭去历史的神秘面纱,帮我们回首看的更远,也帮我们向前看的更远。

相关阅读

千年文物讲述家乡故事,考古成果走进菁菁校园

103328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