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湖湘博物馆】怀化博物馆:古老的傩戏面具述说五溪往事

发表时间: 2018-09-25 09:09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从中能看到当地文明发展演变的进程;

在这里,不仅掩藏着过去的历史烟云,还有通往未来的智慧之门;

在这里,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们居庙堂之高,也处江湖之远。

“文化湖南”将陆续推出“湖湘博物馆”系列,邀您同游湖南省博物馆和14个市州博物馆,共同领略湖湘文化的精华,共同探寻湖湘文化的历史根脉。今天,我们参观怀化博物馆。


 

 

我建于 1985年,展馆面积 3000 多平方米,收藏文物1.5 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 1330 件(套),是国家评定的三级博物馆。


2016年12月,市政府为我启动提质改造工程,市城建投公司投入 400 余万元,完成了我的整体提质改造、绿化亮化工程与安防系统建设。


我的外观已经焕然一新,等着你的到来。

 

     怀化市迎丰中路360号

 

 

 

中脯王鼎

 

一楼展厅内,一件铜鼎陈列于展厅中心,仿佛自带“王者光环”,这便是我的镇馆之宝——“中脯王鼎”。1978年,中脯王鼎于溆浦县马田坪M24秦墓中出土,因口沿下外壁刻有“中脯王鼎”铭文而得名。


怀化古属楚国黔中郡,那为什么在楚地会出现秦国铜鼎呢?原来是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伴随“中脯王鼎”出土的铜矛上刻有秦官名“少府”两字,而其出土的墓葬封土厚达3米多,上面还覆盖着 3 座大墓,这就说明墓葬规格相对较高,由此推测是秦代将领在征战中埋葬在楚地。


西汉双角滑石小兽面



“这面具看上去好凶猛哦。”“对啊,他眼睛鼓鼓的,好像在看我呢。”


其实,它叫滑石兽面,可是国家一级文物呢。在古代,在面具上绘制兽面纹饰用于祭祀,后来慢慢演变成长江流域独特的地方戏曲形式——傩戏面具,用以祈求农业丰收、六畜兴旺。


“武王”铜戈



1993年,湖南怀化市中方乡恭园坡村民在罗溪掘洞采金时发现铜戈一件,后上交文物部门。铜戈受损,刃有崩缺。内一面镌刻铭文5字,为:“武王之童(胡)”。


据实地调查,铜戈出自一座墓葬,墓约长3米,宽1.6米。。专家向开旺认为该戈在形制上与春秋时期和战国早期的戈有较大距离,应属于战国早期为宜。“这样戈上的‘武王’不可能是楚武王,而有可能是秦武王。同时,这件铜戈与山西屯留出土的秦器‘平周戈’形制也极为相似。”他将此戈定位秦戈,年代在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307年之间。


 

《五溪往事》



全新布置的《五溪往事》 ,展出 30 多年来怀化市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和精美传世文物共 191 件(套),怀化地区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几十万年跨度的历史脉络跃然眼前。


“溆浦出土大量的滑石兽器,显示五溪大地是中国傩文化的发源地。”讲解员娓娓道来,述说先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用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并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古代文明的故事。

相关阅读

【湖湘博物馆】怀化博物馆:古老的傩戏面具述说五溪往事

103326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