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十八洞村正式揭牌

发表时间: 2018-11-15 17:12  

苗绣是湘西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术,2006年,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正式揭牌。借助精准扶贫东风,苗绣“搭乘”中国高铁走出大山,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正式揭牌

 

“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是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工业大学、花垣县人民政府、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共建的首个非遗扶贫单位。工坊大胆将高铁主题融于苗绣产品,赋予湘西苗绣新的文化内蕴,不仅能让更多的绣娘回家兴业、照顾家庭,还能打造一条完整的苗绣产业链,让村民也能因为苗绣“走出去”增加经济收入。

 

中车株机公司与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签订首批苗绣采购合同

高铁主题苗绣产品入驻十八洞村“乡村驿站”

 

“中车株机采购苗绣产品并建苗绣扶贫就业工坊,让苗绣‘搭乘’中国高铁走出大山,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苗家妇女在家里就能创收增收,可谓小针线做出了大买卖。”揭牌仪式上,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负责人这样描述苗绣扶贫成果。活动现场,中车株机公司还与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签订了首批苗绣采购合同。

 

这些苗绣产品的设计出自湖南工业大学。据设计团队负责人汪田明介绍:“这是一次大胆尝试,我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传统苗绣进行了优化设计,解决了工艺难题,提高了苗绣附加值。”

 

工坊生产区

工坊展示区

绣娘展示高铁主题苗绣产品

 

花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央企+高校+政府+农户’的合作形式开创了扶贫新模式。我们将在工坊的带动下,在十八洞村打造一条完整的苗绣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十八洞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目前,该工坊设有生产区、展示区等区域,有绣娘54人,其中8人为苗绣非遗传承人。

相关阅读

“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十八洞村正式揭牌

103324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