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文化扶贫让妈妈回“家”了

发表时间: 2019-01-02 17:10  

湘西是湖南省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为了摆脱贫困,这里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这就让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扶贫,通过发展苗绣产业,鼓励外出打工的妇女回到家乡就业,这也被当地形象地称为“让妈妈回家”项目。


日前,湖南日报以一组图片的形式对“让妈妈回家”这一文化扶贫项目进行了报道,真实记录了外出打工的妈妈们回“家”后的点滴变化。


2018年11月12日中午,吴佳玉给女儿石姝玥喂米棒。曾当过留守儿童的吴佳玉,不愿意自己的小孩继续成为留守儿童。2016年,外出打工两年的她选择回到家乡。目前,她在家加工苗绣,每月收入1300多元。


2018年11月11日晚,石菊一边画设计稿,一边照看入睡的孩子。1985年出生的石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2010年至2017年初,从上海到武汉,从游戏美工到平面设计师,她虽然一直在职场奋斗,但常年思念着父母、牵挂着孩子。2017年初,她回到家乡。今年初,她成立了花垣县油麻古堡寨苗服苗绣服装有限公司,带动120名绣娘发展苗绣产业。


2018年11月13日,女儿在练习唱歌,石永兰捏捏儿子的脸,让他不要捣蛋。2000年至2015年,她一直在外务工。寒暑假期间,她有时把儿女接到打工的地方一起生活。2015年,她发现女儿有唱歌的特长,决定回家培养儿女。今年,她成为了绣娘。


2018年11月15日,龙金玉带着3岁半的儿子在给猪喂食。2000年至2016年,她一直在外务工,做过理发师、厨师、建筑小工和超市营业员等。当她发现因交流太少,22岁的女儿不愿意和她相处时,她选择了回家,决心好好陪伴孩子。她当过1年绣娘。目前,她带动21户贫困户成立了合作社,发展养猪、竹鼠以及种植桑树等种养业。


2018年11月17日,花垣县石栏镇苗绣创业培训基地,50多名妈妈在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她们将被聘为绣娘。


2018年11月11日,5岁的石秋荣患了感冒,在妈妈石玉兰的陪伴下打点滴,很是开心。2007年至2017年,石玉兰一直在广东务工。村里的人告诉她:“你的女儿石芷霞经常在村头的大树下盼你回家。”2017年9月,她决定不再外出,陪伴儿女。目前,她加工苗绣每月可收入2000余元。同时她还参加了苗鼓队,每月能收入1000多元。


“妈妈喂崽崽一口,崽崽再喂妈妈一口好不好?”2018年11月12日中午,花垣县石栏镇油麻村,吴佳玉给2岁的女儿石姝玥喂食米棒。初冬的阳光,洒进木屋,暖暖的。


2016年以前,在花垣县农村,这样的温馨场景并不多见。因为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该县大多数青壮年人都外出务工。据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有外出务工的父母8000多人。留守儿童想吃妈妈亲手喂的或做的饭,只能等到过年一家团聚的时候。


近年,该县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先后开展了电工、烹调、电焊、车辆维修、苗绣加工、种养业等技能培训,参训人数达5200余人。


2016年,原湖南省文化厅结合“非遗+扶贫”,在花垣县试点实施“让妈妈回家”苗绣文化扶贫项目,让苗族妇女通过免费技能培训,生产苗绣订单产品,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该项目的帮助下,花垣县近1200名和吴佳玉一样的青年妇女,陆续回到了父母、孩子的身边。


炊烟青瓦上,竹竿串衣裳。鸭鹅满地跑,娃儿怀中抱。妈妈回家,让乡村多了亲情,多了温馨;孩子多了欢乐,多了笑声。

相关阅读

文化扶贫让妈妈回“家”了

103323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