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相合相生,蓄势待发

发表时间: 2019-01-17 09:29  

1月14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领域有关重点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负责人以及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湖南文化强省和锦绣潇湘建设”主题,解读政策,介绍经验,建言献策,共同探讨推动湖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以和合共生为目标

释放文旅融合最大效应


新华社中经社经济智库文旅部主任钟沈军认为,文旅融合有其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实行“文化+科技+金融+旅游”的叠加,产生乘数效应。


“作为旅游服务的经营者和提供者,旅行社行业当前面临着白热化竞争,一方面传统的观光型产品同质化,另一方面高品质、特色鲜明的产品供给不足,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还有很大空间。”湖南省旅行社协会会长左毅建议,“充分把握文化的内涵优势和旅游的市场优势,立足于旅游吸引物的创新,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


湖南曲艺家协会主席、“笑工场”湖南青年相声俱乐部主席大兵表示,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强调文化的主导性,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突出文化自创能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博场馆具有文化和旅游的双重属性,文旅融合给文博单位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表示,要咬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这一主线,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


以资源特色为依据

做好文化旅游差异化表达


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建议,在推进文旅融合过程中,要注重统筹资源,做好规划,努力把优质资源变成优质资产,把特色变为特质。


凤凰铭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心介绍了该企业对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的乡村文化旅游策划范例。竹山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有4个寨子,分别突出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婚嫁文化,4个主题构成了一个小乡村的全域旅游。“在乡村搞好文旅融合,要结合乡村特色,注重地域文化方式的表达,注重差异化发展,采用沉浸式、情境式、体验式的方式让游客体验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张顺心说。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也是地方经济转型的新平台。”中惠旅景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肖沛宇表示,文旅产业的融合要特别重视核心吸引物的打造,创造让游客“不得不来,非来不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核心吸引物,这个核心吸引物的设计要充分融入当地的生态特点和地方文化。


以企业为主体

激活文旅产业创新创造活力


自2017年7月开园以来,炭河古城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炭河千古情》演出1300多场次,景区经营性收入达2.2亿元。炭河古城开发公司董事长刘庆丰表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制定顶层规划设计,出台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招大引强,引进大品牌的知名企业,彰显带动效应。


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华结合琴岛演艺的成功转型经验,强调文化旅游企业要坚定不移地创新转型。他介绍,2013年至2015年,琴岛连续3年亏损,随后琴岛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网络直播剧场,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演艺形式转型,2018年实现互联网门票收入6.9亿元,琴岛网络直播剧场峰值在线人数约100万。


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控人陈黎明建议,要千方百计重视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他还建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旅融合发展范例,为全省文旅企业提供借鉴,并下大力气开展对景区周边群众的培训。“我们公司在雪峰山地区已带动直接就业2000人,间接就业达3万人,这些人群亟须通过培训来适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需要。”陈黎明说。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表示,2019年是湖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元年,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牢中华文化的根基,促进文化和旅游相融相伴、相合相生。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推动湖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在思想观念、工作措施、宣传推介和服务大局上的深度融合。

相关阅读

相合相生,蓄势待发

103323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