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湖南省祁剧传承有声有色

发表时间: 2019-01-25 16:28  

发源于永州市祁阳县的祁剧是湖南的重要地方剧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为破解祁剧人才流失难题,打破祁剧演出市场萧条的困境,祁阳县委、县政府在抢救、传承和发展祁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结合当前的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使祁剧这一古老剧种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2018湖南永州首届祁剧文化艺术节暨冬季乡村旅游节活动现场


祁剧在祁阳县白水镇竹山村演出


竹山村的祁剧演艺厅


位于祁阳县白水镇的竹山村是祁剧祖师爷焦德的故乡。近几年,祁剧广场、祁剧博物馆、祁剧演艺厅相继在这里落成,祁剧溯源游带热了当地的乡村文化旅游。每逢节假日,来村里探访祁剧文化的游客越来越多。“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祁剧服装,非常漂亮,太珍贵了。”在祁剧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雷艺说。在博物馆,除了祁剧服装,还通过典藏陈列完整展示祁剧的变迁和发展。


除了祁剧文化设施建设,竹山村的祁剧传承中心还从2016年起开设了竹山幼儿传习班,利用周末、节假日对6岁至14岁的孩子开展祁剧培训,至今已培养了240余名小学员。小学员王静怡经过一年学习,已熟练掌握了空翻、倒立等基本动作。看到孩子们技巧一天天熟练,传习班的老师唐长练很是欣慰:“希望祁剧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爱上祁剧。”



年轻的祁剧演员参加拜谒祁剧祖师仪式


祁剧传承人授课现场 


祁剧《金锁奇缘》演出现场


为培养更多优秀祁剧人才,祁阳县还启动了祁剧人才培养工程,把祁剧的历程、流派、表演手法等有关内容编印成音乐乡土教材下发到县内中小学校,出版了32万字的《中国祁剧》和近25万字的《祁剧研究文集》,详实记录和整理了祁剧文化。


在祁剧人才的支撑下,当地祁剧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创作再度繁荣。2018年,由祁阳县祁剧团新创的大型现代祁剧《向阳书记》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获得了五项田汉大奖。该剧以湖南两位基层村支书王在德、向平华为原型,通过小人物展现大情怀,采用了祁剧最原始的祁胡伴奏,体现了鲜明的祁剧特色。“难得的是,该剧的50多位演员全部来自我们剧团,没有一个外借演员。”祁阳县祁剧团团长郑安顺说。


“活态传承是对传统戏曲最好的保护,振兴祁剧关键是要保持戏剧大众艺术的本色,让祁剧成为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祁阳县委书记周新辉介绍,祁阳县不断挖掘以祁剧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成立了祁剧发展基金,县财政下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剧团发展,更新演出设备和祁剧的保护传承,同时,每年还开展送戏下乡、祁剧进校园演出200多场。



祁阳县祁剧团下乡演出现场


在竹山幼儿传习班学习的孩子在首届祁剧文化艺术节上表演


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祁阳县抓住机遇,瞄准境内浯溪碑林、李家大院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实践祁剧助推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举措。从2017年开始,祁阳县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祁阳县祁剧团与浯溪碑林、金洞等景区合作,不定期赴景区进行祁剧表演,向游客展示祁阳文化。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柏一秀表示:“将祁剧的宣传演出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组织祁剧剧目在旅游旺季驻场演出,不但有助于祁剧文化的传播推广,也实现了景区和剧团的双赢。”截至目前,该演出已累计开展20余场次。


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祁阳县充分发挥祁剧文化的独特优势,确立了“听祁阳戏,品慢生活”的旅游品牌定位。周新辉表示,未来,祁阳县将持续办好祁剧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促进祁剧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祁剧剧目策划、创作和营业性演出活动,引导旅游企业与祁剧团合作开发祁剧文化旅游项目,让祁剧走出剧院,走向民间,转化为可供游客观赏、体验的大众化旅游产品。

湖南省祁剧传承有声有色

103322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