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潇湘崛起 全面拓展发展力与推动力

发表时间: 2006-11-27 00:00  

虽然已经是初冬,三湘四水之间却处处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日前,本报专门组织采访小组,就湖南确立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选题奔赴潇湘大地,采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旅游管理部门和部分旅游企业,辗转3000公里,深入7个地市州。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采访组深深感受到湖南旅游的魅力,湖南旅游人的魄力,湖南旅游业发展的潜力。

继今年9月8日湖南省委常委会明确旅游业为湖南省支柱产业地位后,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共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全省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专门提出“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是对湖南旅游业近年来发展的褒奖,更让它承载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湖南旅游业来说,新一轮腾飞蓄力已久;对于湖南旅游人来说,第二次创业如箭在弦。旅游湘军即将成为湖南“富民强省”的一支劲旅。

发展力:机遇·决策·突破

经过“九五”、“十五”的发展,湖南省旅游产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10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省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在全国列第12位,国内旅游接待和收入居全国第13位。这样的排名,对于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来说已经是不可小觑的成绩,可湖南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满足。如何实现全省旅游业进一步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成为上至省委省政府、下至旅游行业思考的重要课题。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的产业特征看,必须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湖南是把旅游业放到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格局当中来谋划的。省委书记张春贤说,从目前全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一产比重偏大,二、三产比重偏低,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调整产业结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作为服务业的重点产业,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大,发展旅游业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旅游持续增长,全球旅游重心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因而目前也是湖南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张春贤说,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来看,必须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完善,增加投资、上新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要想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在扩大内需上下更多功夫。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旺、消费潜力大的产业,“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处处与消费密切相关,抓住旅游业这个第三产业的龙头,就抓住了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

今年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请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总结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宏伟目标,深入研究湖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专家组经过深入研究、充分认证后也认为,从湖南实际出发,为适应世界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应当明确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之中。

湖南省副省长贺同新:各级旅游产业主管部门要敢于牵头、善于牵头,会同各方形成联合抓发展的工作机制,为各地党委和政府就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决策参考。

作为主管旅游的副省长,贺同新用“全身心投入”来形容他对旅游业的热爱,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言谈之中流露的,也确是他对旅游业厚爱有加。他说,湖南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湖南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的转变。围绕这一目标,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家旅游局的指导帮助之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湖南旅游产业得到了持续、蓬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对消费需求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配套日趋完善,各部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旅游产业显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贺同新认为,湖南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壮大是形势所需、发展所需,这项工作还需要旅游行业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一是要认真总结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比如面向市场启动民资招商引资,加快旅游资源有效开发的经验;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行市场化经营探索的经验;联合推广精心策划,支持景区企业开展创新促销的经验;总体部署、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和基本经验;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团、管理重视小环节的基本经验等。

二是要认真虚心地向四川、云南、海南等地学习,勇于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大交通网络的配套建设,深入研究湖湘文化与湖湘旅游的融合。

三是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重点培养旅游饭店集团、旅行社集团、旅游景区管理集团,以龙头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四是要树立大旅游的产业观念,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旅游产业主管部门要敢于牵头、善于牵头,会同各方形成联合抓发展的工作机制,为各地党委和政府就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决策参考。

谈起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湖南省旅游局局长袁新华的激动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9月8日的省委常委会上,与会的领导同志们一致认为,这些年省旅游局的工作是务实的,成绩是显著的,从湖南旅游资源条件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应该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省委常委会对一个部门和一个行业的工作能够在认识上达成如此高度的一致,令我们备感鼓舞,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到了。”

袁新华在湖南旅游战线上拼搏了近30年,亲身见证了湖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深味其中的苦辣酸甜。面对新的战略机遇,袁新华说,全省旅游行业将进一步深化认识,牢牢把握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消费升级、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机遇,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合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我们了解到,目前一个关于培育壮大湖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正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加紧制定,湖南旅游行业将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围绕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三项核心任务,全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就“确立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湖南部分地州市区的党政领导。他们谈经验、谈认识、谈发展、谈设想,思路清晰、妙语连珠,言谈话语中间,流露出的是对旅游业的殷殷希望和倾注的巨大热情。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杜崇烟:说支柱产业已经不“过瘾”了

在湘西,没有哪个产业像旅游业发展得这么快,没有哪个产业像旅游业带动力这么强,也没有哪个产业像旅游业带给老百姓这么多直接的实惠。我们觉得,像凤凰这样的一些地方,说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已经不“过瘾”了,要作为龙头产业来发展。

张家界市委副书记龚文密: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要热心为企业服务

发展旅游业要以企业为支撑,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要热心为企业服务,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郴州市副市长潘碧灵: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郴州旅游资源特色并不是很突出,旅游业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是因为我们走出了一条有郴州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认清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立足于国内旅游,延伸到国际旅游;立足于区域旅游,延伸到更大市场;立足于整合资源,延伸到专项和特色旅游。

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后发赶超的重要立足点和突破口

娄底这两年旅游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快的发展,主要在于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些原则:一是树立新的发展观,把旅游作为娄底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立足点和突破口来抓;二是树立新的资源观,充分认识娄底旅游业发展的客观优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去看待旅游资源;三是树立新的产业观,强化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四是树立新的开发观,理清思路,规划先行,注重基础,有序推进,多元开发。

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实现新崛起的战略选择

深入分析邵阳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创建旅游大市为目标,加速培育和完善旅游支柱产业,是邵阳实现新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切合邵阳实际的选择。我们要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营造发展氛围,落实发展政策,加快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跨越。

衡阳市南岳区委书记刘丽华:不仅要引资,而且要“引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岳的旅游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定实力,构建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平台。要想在高位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要确定新目标,拿出新举措,进行二次创业。对于我们来讲,发展旅游不仅要引资,而且要“引智”,请“高人”来帮我们做高水平的规划和策划。

推动力:惠民·引资·造势

在湖南,旅游业因高度关联性而产生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尤为突出的是,旅游业成为拉动就业、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成为带动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方面,成为扩大影响、提升地方知名度的有效手段。

惠民:百姓得收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杜崇烟用“超常规跳跃式”来形容湘西的旅游业发展。2000年以来,湘西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分别以百万人次和过亿元的速度增长,旅游业总产出相当全州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10%,2005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4倍和20倍,年均增幅达到29.4%和49.8%。旅游业成为湘西州富民的可靠门路和继矿产品加工、食品、林果、经作、畜牧之后的第六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5年的时间,湘西经济结构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三种产业的排序从1:2:3成为3:2:1,第三产业已经占到了全州GDP的42.6%。

旅游业拉动就业、富民惠民的功能在湘西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凤凰县旅游局局长田茂富告诉记者,仅他们县就有15000人直接靠旅游实现了就业。县里烟厂关闭后,3000多名职工下岗,其中80%陆续干起了与旅游业相关的行当,有效地解决了再就业。姜糖是当地的一大特产,全县年产姜糖50多吨,借旅游市场年销售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而为姜糖提供原料的种姜农户每年收入也可以达到上万元。

在凤凰,我们乘木船游沱江,绿水清波中古城的倒影更多了几分灵动,水光潋滟处舟行款款,令人心生无限遐思,更有船工与阿妹的对唱平添了许多游兴。撑船的老伯说,他的家在沱江下游,在旅游公司工作已经5年了,现在每个月能有1300元的收入,江里浮台上与游客对歌表演的妹子们也是公司的员工。

古城漫步,古老悠长的街巷中深藏着文化名人的足迹,玲珑多彩的店铺里有着淘之不尽的情趣,最是那充满风情的吊脚楼让人不得不下定住几天尽情品味沈从文黄永玉的决心。沿着石板路随意走进一家客栈,一个女孩立刻上前招呼:“我们家紧靠着虹桥,是欣赏凤凰风光的最好位置。”得知我们是来采访的记者,姑娘大大方方地介绍起来:他们全家4口人,父亲和弟弟在旅游公司工作,她和妈妈经营打理家庭客栈。现在客栈有19个床位,七八月份的时候全部住满,房价高达每晚120元,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湘西州旅游局局长欧道胜说,这样的事例在湘西还有很多。

吉首雅溪村的几名菜农在城市扩容的过程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看到旅游业发展势头正旺,他们用土地征用补偿金购买了旅游车,组建了“天下游”旅游车队,现在已经拥有大小豪华旅游车48台,年收入能达到500多万元。

矮寨镇德夯村原来是一个偏僻的苗寨,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甚至连公路都不通,村民年均收入不到100块钱,发展旅游后,这里已经成为湘西州的首批小康村。

永顺猛洞河旅游公司每年从附近村子里雇请100多名村民做船工,这份工作一年能给这些村民每人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

小小的王村镇,从事旅游的经营户就达到200多家,直接从业者1800多人。

古丈坐龙峡小寨、大寨两个村,有27家农户做起了农家乐,旺季时月收入最高的能达到两万元。

……

父老乡亲因为发展旅游过上了好日子,村子寨子因为发展旅游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正因为如此,杜州长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哪个产业像旅游业发展得这么快,没有哪个产业像旅游业带动力这么强,也没有哪个产业像旅游业带给老百姓这么多直接的实惠———湘西州的决策者们对旅游业的拉动作用看得越来越重。

引资:产业新活力

在谈到湖南省近年来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经验时,副省长贺同新认为最重要的两条就是“面向市场启动民资招商引资,加快旅游资源有效开发的经验”和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实施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适当分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行市场化经营探索的经验”。

湘西州州长杜崇烟说,全州招商引资项目最大、吸引投资最多、效果最好的就是旅游业。

湘西州的“老旅游”们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1999年11月12日。这一天,香港振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永顺县政府正式签订协议,投入资金2.8亿元买断猛洞河风景区经营权50年,此举开创了全州旅游招商的先河。猛洞河旅游公司作为第一家进入湘西旅游行业的外资公司,为该州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花引来百花开。此后湘西旅游招商好戏频频,在历次组团参加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洽会上,旅游项目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近年来,湘西旅游招商引资额达18.6亿元,猛洞河、凤凰古城、不二门、南华山、德夯、黄丝桥、坐龙峡、红石林等景点景区都采取了委托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成功推向了市场,湘西州在旅游开发市场化、民营化、公司化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强势旅游企业的介入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启动,支撑起了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脊梁,为旅游业的快速腾飞插上了翅膀,而且提升了景区的品牌价值。2001年,凤凰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和2005年,猛洞河风景区和德夯风景区先后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许多人会担心,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会不会造成对资源的破坏?决策者说,旅游资源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合作的规则制定权是政府的,经营的运行监督权是政府的,合同审批权是政府的,我们靠的是严格的法规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管来保护资源。

对于前来投资的旅游企业,湖南人民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回报。

张家界市旅游局党委书记于国鑫说,目前张家界除核心景区外,旅游企业90%%是民企,天门山景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大手笔。

投资天门山的,是来自天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组建,2005年正式接待游客,副总经理田辉林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他们总投资预计在10亿元左右,目前已经完成了4亿多元,仅修路一项就耗资9000多万元。

景区的主要项目———全长7.5公里的天门山索道起点设在市区,从城市经田园凌山谷到山巅,抬眼望山色苍茫林木苍翠,低头见山路曲折百转千回,游客在半小时内可以经历繁华与超然,这条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山观光索道带给人们的惊喜和震撼独一无二。怎么把这样的新产品推出去呢?

今年年初,市里就天门山景区营销召开专题会议,由市委、市政府主持研究如何为天门山招徕更多的客人。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这个开业才1年多的新景区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到张家界的韩国团90%都会选择天门山。

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一个印象:张家界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支撑的城市,因而在招商引资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惠,旅游企业享受的是和其他行业一样的国民待遇,但是张家界全力投入的,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千方百计帮助旅游企业招徕更多游客。

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可谓举足轻重,投资方也对他们选择的这份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感情。

“这个地方我要改”,“这个地方也要改”……崀山龙凤旅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忠益一路拉着记者讲他的设想,“明年这时候你们再来就不是这个样子了。”2003年10月,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与邵阳新宁县政府签订了崀山6个景区景点的经营权转让合同,合同期限是48年。“崀山龙凤”是古城旅游控股的公司,负责崀山景区的开发和经营。按照合同,经营方要在3年内完成按规划项目清单中不少于数千万元的投入,使景区内的软硬件全部达到4A级国家旅游区的验收标准。徐总说,他每天都要在景区里转,有时候一天要山上山下两三个来回。来崀山工作的第二年儿子出生了,他给儿子起名“崀山”。

在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湖南全省上下正以开放的态度期待着更多资本注入旅游业。副省长贺同新说,为了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我们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旅游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旅游企业的负担,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支持政策。

造势:知名度飚升

如同电视湘军领跑全国的娱乐综艺类节目,湖南的旅游活动和节庆策划在业界也是引领风骚。

驾飞机穿越天门洞、炎帝陵百龙祭始祖、百万青少年韶山行……近年来湖南的旅游活动,全都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反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效。

原来人们只知道浏阳产鞭炮,就是在2004年湖南旅游节开幕式上,万人同唱《浏阳河》的气壮山河唤起了许多人对浏阳的向往。如今浏阳已经成为长株潭都市圈名副其实的后花园,旅游业成为了该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增长点。

湖南旅游的大型活动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政府全力支持、搭台布局,唱主角运作具体项目的,大多是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规则办事。

说到这个话题,湖南旅游各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要提到黄龙洞旅游公司和凤凰旅游公司的掌门人叶文智。

1999年,叶文智策划了以“穿越天门,飞向21世纪”为主题的“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来自9个国家的11名世界级特技飞行大师成功地穿越天门山洞,当时这项活动耗资2600多万元。令人叫绝的是,此后两年,张家界的游客接待量连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这个案例也被当作经典在旅游营销学上广为传播。

今年3月,张家界举办了“2006俄罗斯空军张家界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活动,总策划依旧是叶文智。虽然没有像当初传说的那样由苏27飞机再次演绎穿越天门的神话,但这次活动无疑为开业不久的天门山景区做了一个绝佳的宣传。

赢得最多好评的当数去年秋季的“棋行大地天下凤凰”南方长城世界围棋巅峰对决。棋行大地,人武其中,来自六大杯赛的冠军到南方长城一局定乾坤。棋子动,厮杀声起;棋子落,厮杀声停。棋歌、棋语绕耳,古长城散发出悠长的岁月气息。在这里,中华民族的围棋、武术、建筑、评书被无比精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围棋真切地传达出前所未有的深厚魅力。湖南卫视、旅游卫视、贵州卫视、韩国围棋频道和新浪网当时同步向全球直播,而今这项活动已经被确定为固定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

让凤凰声名远播的,当然还有谭盾。带着他的心爱之作《地图》,谭盾来到湘西凤凰,将演出舞台搭建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此,现场聆听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

在湖南旅游人看来,策划要善于整合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为景观融入新内容,赋予新内涵,创造新生机。在这样的思路下,张家界、天门山、凤凰城无一例外地声名大振。

旅游业是注意力经济,是眼球经济,通过活动宣传造势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搞什么样的活动、怎么搞,企业往往比政府有更为敏锐的判断。湖南把舞台让给了企业,充分激活企业的内在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湖南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相关报道:

———湖南确立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采访报道(下)

相关阅读

潇湘崛起 全面拓展发展力与推动力

103359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