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发改委:做强旅游支柱产业 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

发表时间: 2007-04-02 00:00  


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做强旅游支柱产业 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

根据会议的安排,结合发改委职能和工作,现就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发展,作一简单汇报。

一、“十五”以来主要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旅游业发展迅猛, “十五”以来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9%。围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规划引导。一是把旅游产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定位上,“十五”计划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一五”作为支柱产业。二是牵头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全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导、协调制定了张家界市、湘江生态经济带、郴州汝城温泉等重点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三是把旅游业作为湘西地区开发的七大产业开发支柱产业之一,纳入到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四是把旅游产业纳入我委牵头制定的《湖南省优势产业2003-2007年发展规划》。力图引导我省旅游优势的发挥、旅游资源的配置、旅游产业的布局。

2、政策扶持。2001年,与省旅游局共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协调省物价局落实了旅游宾馆、饭店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商企业同价政策。2002年,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湖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方向指导目录》,将旅游业纳入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2003年,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对我省受“非典”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关于省直旅行社特定短期贷款贴息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旅游业采取特殊行业应急支持。2004年,我委起草的《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中,对湘西地区的旅游业明确优势资源优先开发的政策。2005年,牵头组织了湖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等课题研究,提出了旅游业发展政策建议。2006年,针对旅游商品、休闲产业、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措施和意见。

3、资金支持。“一是指专项支持。通过统筹调剂,从有限的预算内资金、第三产业引导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西部产业开发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了近1亿元,加大对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等支持。二是多渠道争取资金。抢抓国债机遇,争取了19.5亿多元的国债资金,建设了“韶山一号工程”及张家界、炎帝陵、凤凰、岳阳、南岳、里耶秦简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并争取全省12个革命纪念地项目纳入国家“红色旅游”专项。三是引加大对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的引导。在全省银企合作融资项目推介会、湘西地区银企洽淡会等各类招商活动中,重点推介旅游项目。其中,湘江风光带建设争取世行贷款1.72亿多美元。尽力加大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

4、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方面,全省12个市实现高速公路与省会长沙联接,邵怀、常吉高速路即将建成,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1400多公里,改造县乡公路8500公里。加上洛湛、渝怀铁路的建设,黄花、荷花、常德、永州、芷江等机场的改造完善,湖南旅游的通达能力正发生质的飞跃。旅游城镇建设方面,全省投资130多亿元改造了城乡电网;安排20亿元国债、320亿元开行贷款,支持了岳阳、张家界、吉首、古丈、韶山、凤凰、临湘等一批重点旅游市县的道路、桥梁、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着力实施了宁乡、隆回、城步、桃源、沅陵、芷江、宁远、龙山、永顺、凤凰等一批重点旅游城镇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提高了旅游设施的综合配套能力。旅游生态环保方面,结合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以及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综合治理、张家界松材线虫病治理等国债工程,改善了重点景区的生态环境。努力保护、改善、优化旅游生态资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省委培育壮大湖南旅游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和这次会议精神,我们将与各地各部门紧密配合,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继续大力争取旅游国债资金和国家其它涉旅建设投入,加强项目组织和衔接,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信贷支持。二是在已有资金安排基础上,从今年起,省三产引导资金和省预算内资金各增加300万元,用于支持重大旅游促销活动和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开发。三是继续大力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区域协作和“泛珠”等重大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项目的重点推介。四是继续推进银企合作,推动商业银行扩大旅游项目开发贷款。

2、大力支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一是围绕我省八条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快长株潭、大湘西、环洞庭湖、大湘南、湘中等五大旅游区的资源开发建设。二是抓好“红色旅游”工程,加大历史名城、历史街区、重要文物等设施保护。重点抓好“韶山一号工程”、12个红色旅游景区以及2个省级博物馆、13个地市级博物馆、20个县级博物馆、5个大型古遗址、5个古建筑等项目建设;三是继续抓好江河湖库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洞庭湖区湿地等工程建设,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3、加快完善提升旅游设施。继续抓好重大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旅游通道网络。重点抓好邵怀、怀新、常吉、邵永、吉茶等高速公路,武广客运专线铁路、黄花机场、荷花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争取常梅、永蓝高速公路、娄邵既有线改造等项目开工,做好湘桂复线、衡茶吉铁路、安常铁路、怀邵衡铁路、怀永郴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到2010年,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3500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5000公里,铁路网规模达到4000公里,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100万人次。二是完善旅游城市设施。重点抓好地级城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城镇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做好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安全引水、电网完善、乡村清洁等工程实施。

三、几点建议

旅游产业作为“无烟工业”,是我省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领域。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培育壮大,提出以下建议:

1、高度关注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开发与生产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短腿”。世界旅游购物占旅游收入的平均比重是30%,欧美、日本以及我国香港达到60%,我国为15%,而我省只有10%左右。关键是旅游商品开发不够。当前,我省旅游商品生产有一定基础,湘绣、湘烟、湘酒、湘瓷等一批传统旅游商品知名度很高,省内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尤其是一些传统手工艺,可以挖掘的题材很多,但总体上,生产规模小、品种少,市场占有率低。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旅游大市场、大卖场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研发与生产,必须努力带动省内商品的销售。

2、切实培育旅游企业。旅游产业是市场竞争型产业。必须走“大型集团引领、中小企业聚集、集群发展、链式扩张”的竞争之路,必须改变小、散、差的局面。下决心培育和支持像华天集团、黄龙洞投资股份等大企业,发展成国际知名品牌的综合型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对旅游资源、资产的整合和重组,组建一批跨地区、跨所有制专业性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经营管理、酒店、旅游社、旅游商品开发与生产等大型企业。同时,促进中小旅游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3、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借鉴云南、四川等省市的经验,依托我省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对长沙、张家界、湘西等一批资源品质较高、各种服务配套较好、发展相对靠前的区域要重点研究,高质包装,提高美誉度,形成几大旅游精品,努力使湖南旅游业成为我国中部乃至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相关阅读

发改委:做强旅游支柱产业 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

103355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