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省农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表时间: 2007-04-03 00:00  

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促进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形成我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拓展农业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充分表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在原有食物保障等一般经济功能不断强化提升的同时,需要逐步挖掘和开发农业的文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生物、能源等新功能,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呈加快发展态势,成为拓展农业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据初步统计,全省具备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有4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接待人数2600多万人次,经济收入超过30亿元。乡村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载体,正成为我省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突破点,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新切入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着力点。从各地发展情况看,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进而带动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销售,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提高农民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能力,农民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结构不断得到提升。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要求,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产业、人文和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效应较好的,大多是乡村旅游较发达的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主要表现为“六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是适应人们消费发展趋势、关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引导和吸引大量农民参与和直接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向非农领域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二是有利于农村环境面貌改变。乡村旅游中,基础条件、旅游环境、农家接待条件是最基本“硬件”。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大大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村庄环境的治理。三是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需要文化支撑,包括和谐的乡土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独特的餐饮文化等。同时,游客带来的城市文化,对于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四是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必然在市场的引导下,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服务意识,接受城市居民带来的新观念,加快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是有利于村庄建设特色化。由于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文化基础和唯一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富有特色的村庄面貌,从而打破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雷同模式。六是有利于吸引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投入。通过吸纳一部分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开发,可以缓解目前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不足,加快改变农村面貌。

  二、明确新思路,制定新举措,确保乡村旅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农村产业的新型业态。要突破传统农业思维,以抓工业的理念来抓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筹协调,以实现我省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观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变传统理念,树立新的农业农村发展观。一是树立新农业观念。现代农业已不局限于提供单纯的食物保障,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多元化发展,农业原有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在不断强化,同时,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功能,农业已经成为承载多功能的重要平台。二是树立新农村观念。农村已不再是穷乡僻壤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绿满大地、山清水秀、景色天成的广阔之地,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田园风光,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原生态的民俗风情,可以经营为草根性、乡土性和娱乐性很强的休闲农业,为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树立新农民观念。农民不只能务农和当农民工,随着农业多功能的拓展,他们可以离土不离乡,在农业、农村内部开拓新兴产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者。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要自觉适应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致力于发展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实现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抓。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要涵括乡村旅游。目前,各级各有关部门都在抓紧编制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整治与建设规划。在2006年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今年要再完成30%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和3000个左右建制村的建设整治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中,我们将充分考虑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将其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全省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将专设乡村旅游发展子规划。各地在编制村庄布点和整治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民俗特色等因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当地习俗,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的旅游资源,真正把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导工程来规划和实施。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要结合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形成的新兴产业,具有系统性特征,需要系统性的支持。各地在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时,要优先考虑发展乡村旅游条件较好的村;进行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要把乡村旅游点作为支持的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行“三清五改”的环境治理,要优先在乡村旅游点实施;农业优势产业带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建设,都应该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好的条件。三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要惠及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享受到必要的优惠政策。各级各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发展加以支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的以奖代投和产业引导。信贷资金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支持开发。注重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村旅游点的水、电、路、气和生态环保建设。实行优惠的税费和土地政策,对一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乡村休闲农庄,比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3、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突出资源个性特色,树立品牌意识,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如湘潭的湘莲,湘西、怀化的梯田和民俗村寨,洞庭湖区的芦苇荡、荷花池,张家界、南岳的雾凇、冰凇,长沙县的花卉苗木和农家乐,岳阳县的张谷英村、会同县的高椅村、中方县的荆坪村、江永县的上甘棠、千家峒等,都是个性化十足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在坚持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下,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资源和历史品牌,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三、切实搞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服务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农办、农口各部门要切实加强与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把发展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1、注重发展现代农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产业支撑。乡村旅游融农业生产、观光、健身、参与、体验、习农、品尝、购物、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基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开发名特优新品种,促进生产发展。加强生态安全监管,坚持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持续发展。特别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检验检测制度,确保旅游消费安全。在此基础上,引导乡村旅游经营服务项目向农业配套延伸产业发展,繁荣当地农业农村经济。比如,挖掘和开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满足游客对体验农村经历等个性化旅游的需求;策划“当一天农民”、“做一回看牛娃”等能使游客完全融入乡村生活的服务项目,让游客最大限度地与村民接触,体会乡村劳动生活方式;加大乡村传统工艺品和农副土特产的开发,拓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价值。同时,注重乡村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环境卫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凡是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快的地方,那里就空气清新、环境洁净、蚊虫极少,游客就吃得下、睡得香、呆得住。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部署,加大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发展力度,提高乡村旅游点的新型能源普及率。

  2、注重发挥协会作用,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组织保障。发展乡村旅游,既要规范管理,又要行业自律。当前,我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大范围粗多精少、小区域雷同单一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行业内部的协同发展和自律约束。要按照市场运作规则,注重依靠专业组织协会来加强内部协调。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要逐步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组织,将分散的乡村旅游点和庞大的市场有机衔接起来,建立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乡村旅游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3、 注重提高农民素质,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人力支持。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大批管理服务人员,短期内难以引进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必须加强对当地农民的专业素质培养。当前,有的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现象;有的服务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经营者小农思想严重,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农业农村、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服务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体系,与“百万培训工程”、“阳光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等结合起来,对乡村旅游管理、技术和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受训农民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省农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103355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