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衡阳:做好湘菜旅游结合文章 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发表时间: 2008-04-02 00:00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张家界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格最高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张春贤书记和周强省长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挖掘整合丰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和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全力打造湘文化旅游名城,突出发挥湘菜优势,做好做足湘菜与旅游结合文章,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6%和18.7%,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完善旅游产业链,突出发挥湘菜优势

湘菜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湘菜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阳的湘菜文化积淀特别丰厚,形成了以市城区、衡东、常宁、耒阳、祁东等县市区为代表,以炸、蒸、爆、烤、煎、腊、脯、腌、串等为烹饪手法,以“养”为目的、“味”为中心、“辣”为特色、“香”为主题、以湖湘文化为底蕴的湘菜系列,特别是衡东土菜、南岳斋菜席、渣江米粉全国知名,成为湘菜的重要代表城市。为完善旅游产业链中“吃”这一要素,具体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府主导,营造良好环境。成立了由市长任顾问,主管旅游和商贸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旅游、商贸等17个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湘菜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湘菜及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帮助餐饮企业解决湘菜开发中存在的经营环境、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品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衡阳市2003—2020年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和《衡阳市十一五旅游餐饮规划》,在市城区重点建设石鼓区沿江北路酒吧一条街、雁峰区蒸湘南路德源美食一条街、蒸湘区红湖美食一条街,在衡东、常宁、耒阳、祁东重点开发土菜系列产品,形成一县一品。突出龙头,培育品牌。成功引进了华天集团、康年国际大酒店、肯德基、麦当劳、老树咖啡等全国知名餐饮企业在衡阳投资经营,培育了以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林隐大酒店、曲园酒楼、旺鸣轩、三湘明珠、衡东味美思等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本地餐饮品牌企业40余家,形成了档次齐全、丰富多彩、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餐饮格局。积极创新,提升素质。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创新菜品牌评选活动,对获奖的菜品创作者和餐饮企业给予重奖。2007年3月起,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家餐饮名店”、“百道名菜”和“十大名厨”评选活动,参赛企业达2000余家,参赛厨师达1000余人,经过专家和全市人民投票,网上和报纸公示,最终评选出“衡阳百家餐饮名店”、“衡阳百道名菜”和“十大名厨”,市政府主要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金,大大激发了全市餐饮行业的创新热情。深度挖掘,形成产业。将湘菜深度开发成旅游商品,形成了南岳“一品香、二度梅、三鲜汤、四季清、五灯会、六子莲、七层楼、八大碗、九如意、十样景”为代表的斋菜全席和雁城16道名菜席等两大餐饮品牌,开发出了以怡心园石头烤鸡、祁东三黄鸡、黄花菜、南岳豆腐乳、衡东麸子肉、耒阳坛子菜、红薯粉条、常宁清水鱼、衡南乳鸽为代表的工业化生产的旅游商品,培育出了“雁城四件宝”、“喜雁四件宝”两大旅游食品品牌,深受来衡游客的亲睐,既带动了旅游购物,又实现了湘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力营销,形成规模效益。一方面做影响广远的立体促销。印制了上百万份精美的衡阳湘菜宣传彩页(作为旅游六要素食的城市旅游坐标系列之一,与游、行、购、乐等其它资料一起)免费发放;投资兴建了内容丰富多彩的衡阳湘菜网,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新视报和衡阳电视台等传媒开设“衡阳美食”专栏,详细介绍衡阳美食的历史起源、具体做法和功用,在火车站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段设置大幅宣传广告,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的湘菜宣传氛围,让人怦然心动。另一方面做别出心裁的节庆营销。从2004年起,连续策划举办了三届南岳素菜文化节,制作了世界上最大的寿饼和最长的寿面让来衡游客品尝,荣获两项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衡东土菜文化节,开全国举办此类节庆之先河,形成了衡东土菜这一极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湘菜品牌,衡东土菜已成功进军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桂林、长沙等全国上百个大中城市,每年为衡东人民带来上10亿元的收入。衡阳湖湘文化旅游节期间,精心策划举办了“雁城名菜”主题招待晚宴,“玉麟相邀、青杉翠竹、石鼓赤玉、朱陵来福、雁峰福地、太后吉祥、湘女多情、不可思议、金玉满堂、平沙落雁、东洲浪麟、裕兴大发、四季平安、麻姑寿羹、锦上添花、福禄寿禧”等16道名菜首次亮相,一炮打响,目前,这16道湘菜名菜在衡阳的主要餐饮企业都能吃到,衡阳美食已成为衡阳旅游的新王牌。

二、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建设文化精品景点

衡阳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地,培育和成就了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等三位代表湖湘文化三座高峰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湖湘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为突出衡阳旅游业发展优势,在反复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全国抢打湖湘文化牌,恢复兴建和改造提质一系列湖湘文化精品景点。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程督导,在2007年一年内,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募捐,筹资2000余万元恢复了宋兴之初四大书院之首的石鼓书院,筹资3000万元扩建了南岳第一峰,投资3000万元开发出了陆家新屋(衡阳保卫战纪念馆)、湖湘文化馆、明翰公园、(周敦颐)爱莲阁、岳屏抗战纪念城、彭玉麟故居、欧阳故宅等9大景点,开通了城区旅游公交专线车游1路,形成城区一日游精品线路。为打响湖湘文化旅游名城牌,2007年9月16—18日,精心策划举办了南岳衡山国际寿文化节暨衡阳湖湘文化旅游节,向国内外发布了衡阳作为湖湘文化旅游名城的品牌,著名编剧刘和平先生在千年书院——石鼓书院开坛设讲,全面讲述湖湘文化的精髓,受邀前来参加节会采风踩线活动的全国100家城市电视台、100家地市报、100家大旅行商对衡阳抢打湖湘文化牌,在一年内能建成众多湖湘文化精品景点给予高度评价,并纷纷给予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我市还拍摄了(〈走遍中国〉衡阳)10集电视专题片,在中央台在播出。同时,启动了以宣传衡阳名人名山为宗旨的30集电视连续剧《王船山》的拍摄工作,这一系列活动在国内外引起良好反响,旅行商陆续带来不少的团队。衡阳湖湘文化旅游节因此被中国节庆年会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文化艺术类节庆活动”。为整合湖湘文化景点资源,市政府常务会议已研究决定对9个湖湘文化景点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和联票销售,出台《衡阳市旅游促销奖励办法》,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对旅行社进行重奖。经过精心建设和大力营销,城区9大湖湖湘文化景点个个成为精品,成为城市坐标和骄傲,日接待游客是过去的5倍,促进了以南岳为龙头,城区为中心的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三、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城市旅游功能

衡阳是一座发展中的老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不配套,旅游功能不强,游客满意度不高。为打造湖湘文化旅游名城,真正让游客来得顺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全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总抓手,全面完善和提升了城市旅游功能。近三年来,先后投资20多亿元,新建了太阳广场、船山广场、岳屏广场、莲湖广场、石鼓广场、火车站广场、生态公园、平湖公园、湘江东岸风光带、湘江西岸风光带、蒸水南堤风光带等一大批城市休闲广场和风光带,新建和完善了道路交通系统,高标准建好旅游商业步行街、旅游星级厕所,对城区主要干道和重点建筑进行美化、亮化。在城区主要街道路口设置了大量通向旅游景区景点的中英文指示标志、“创优”公益牌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新成立了旅游汽车公司和旅游船舶公司,开通了湘江水上游项目,与国家旅游局合作,建设国际标准的衡阳旅游网,纳入全球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进行营销。对全市的酒店、旅行社、景区、娱乐场所、旅游购物专店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培养和打造旅游职业化服务大军。2007年,我市顺利通过了“创优”省检,今年将迎接国家首批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检查验收。

衡阳旅游业近几年飞速发展,但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旅游工作中,全市将围绕一个目标(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二个标志性成果(2008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打造湖湘文化旅游名城),突出三个重点(旅游交通连线、旅游景区创A、旅游城市营销),实施“四化”战略(即资源保护法制化,景点建设精品化,宣传促销品牌化,行业管理规范化战略),强化政府主导,继续做好湘菜与旅游结合文章,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衡阳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大市转变。

相关阅读

衡阳:做好湘菜旅游结合文章 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03352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