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怀化通道将上演侗乡风情专场

发表时间: 2010-09-02 00:00  


芦笙缭绕,侗琶清扬,山歌互答,笑语绵绵,“大戊梁歌会”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怀化通道大戊梁歌会现场。

2010年9月1日

本报记者邓蓉 实习生蔡丽梦 长沙报道

去过了名山大川、踏过了大江大海、赏遍了欧美风情的你,在某一个特定的假期,会不会想要一处风景秀丽、原始生态、民风淳朴的地方,待上几天时间,住在一家侗家小木楼里,品味当地民俗特色,静静倾听当地少数民族的音乐,来祛除一身的浮躁,净化自己的心灵。那么,怀化的通道侗族自治县——被称为“湖南旅游开发最后一块处女地”,将会是你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没时间,又不想旅途奔波,那么,在9月举行的2010首届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上,你将可一饱眼福了:期间,将举行的“乡情湘韵”现场民族风情表演秀上,怀化通道将在展会首日,把当地最富特色的民俗风情、侗族歌舞,带到旅博会现场,观众可以在这里尽享侗乡风情视觉和听觉盛宴。

侗族大歌放声旅博会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自古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

这里文化资源特色独具,民俗风情深厚淳朴,人文景观古朴典雅,自然风光秀丽怡人,目前全国侗民族特色保存最为完好。同时,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

极具侗族特色的乐器也很有名,分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系列。本次旅博会上,侗族乡亲将现场送上《侗歌向着北京唱》等多首富有民俗特色的侗族曲目。这些演奏曲目运用了多管芦笙、侗琵琶、地筒、侗笛、木叶等多种侗族乐器,表现了侗族人民歌颂新生活的欢悦心情。

“咯罗打打”传送侗族风情

在大染缸一样的人情复杂的社会里,是否还怀念当年情窦初开的那一份羞涩?与心爱的人相约一起,那种美好的感觉,是否也难以找到?

在2010首届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之“乡情湘韵”民族风情表演秀上,通道县将侗族群舞《咯啰打打》带到现场,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非常纯朴的表演。

据介绍,这场表演秀反映的是侗寨男女青年相约上山采竹子做芦笙,在劳动间隙打闹的欢快场面。在表演中,每个演员身上都背着4个竹筒,胸前竹筒装水或酒,背上柴刀,腰侧的两只竹筒分别装饭装菜,这些道具服饰和现实生活毫无差异,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跳起明快的舞蹈,用艺术手段将侗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侗族服装了解历史

一个民族的服饰总是与其总体文化的演进紧密相连的,欣赏了通道侗族大歌、舞蹈的精华,而侗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

侗家人的服饰衣料多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着青蓝紫、白等颜色的衣服。男子穿对襟短衣和长裤,也有穿无领短衣和包大头巾;侗族女服饰着色浓重,工艺精巧,美观大方,艳丽多彩,耀眼悦目。

侗族没有文字,其文化靠口头传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将一部分文化特征储存在服饰里,使服饰起到了“文字史书”的作用。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侗族服饰及修饰图案、色彩都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时期侗族人民的审美时尚和工艺水平,反映出侗族人民的文化发展轨迹。在展会现场,你可以感受到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

相关阅读

怀化通道将上演侗乡风情专场

103347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