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长沙将再现“开福16景”

发表时间: 2004-06-14 00:00  

长沙市开福寺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别具特色的宗教圣地及风景区,民间素有“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一说。但因种种历史原因,无论从知名度、寺庙规模、建设规划水准、各项经济指标等都与开福寺的知名度显得不协调。作为省会宗教旅游名胜区的地位及旅游价值未能真实体现。在今年召开的长沙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长沙市政协委员徐国强、罗妹华分别提交了《建议高起点规划、扩建开福寺》和《关于加快开福寺及周边宗教、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6月2日,由长沙市政协主席简用超带队,对这两份提案进行了重点督办。

徐国强委员在提案中建议,要高起点规划开福寺的扩建,注重提高开福寺的文化品位,融合深邃的佛教文化与传统湖湘文化,使扩建后的开福寺真正成为长沙城传统古文化和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成为特色旅游、休闲、购物的古文化特区。罗妹华委员在提案中建议高标准重修完善寺内景点,彻底恢复宋代时开福16景原貌;在长沙市整体规划内做好开福寺的控制性详规,将开福寺及周边建成我省著名的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宗教圣地和旅游商贸区。

据长沙市规划局介绍,去年11月,该局组织长沙市开福寺详细规划及周边地段概念设计方案面向全国招标,共有省内外四家设计单位参与竞标。12月,邀请全国著名专家进行了方案评审,之后,根据评标结果委托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进行开福寺详细规划及主要单体建筑的设计。

据悉,开福寺扩建设计方案中,对紫薇山、碧浪湖、会春园、千佛塔、罗汉堂、大悲殿等10处景点进行了恢复,加上目前已修复的钟鼓楼、回步桥、清泰桥、嘉宴堂、龙泉井、放生池6处景点,基本可恢复宋代时开福16景的风貌,“紫薇栖凤,碧浪潜龙”的意境有望再现。目前,开福寺大悲殿建设工程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被列为长沙市重点工程。修复后的千佛塔将成为长沙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针对当前开福寺寺内用地偏少,周边仓储、工业用地比重过大的现状,规划中仓储及工业用地已考虑全面外迁;开福寺用地规模也由原来的70余亩调整扩大到了175亩,今后开福寺的范围将南到开福寺路,北至湘江二桥引桥及匝道,东至黄兴北路,西至湘江大道。

规划中的开福寺宗教旅游商贸城将比照洛阳白马寺和上海豫园的建设管理模式,以开福寺为核心,依托聚集在开福寺周边的烈士公园、省博物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一批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一个类似于上海“老城隍庙”的集宗教、旅游、商贸于一体的街区。

(稿源:湘声报记者 陈云根)

长沙将再现“开福16景”

103372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