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李爱武: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发表时间: 2025-09-11 17:04  

近年来,省文旅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以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创新创造活力为核心目标,通过三项举措为国有文艺院团面向市场注入“源头活水”,推动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政策扶持。政策是发展的坚定基石,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走向纵深发展,必须不断强化相关政策扶持。2015年以来,我省从财政税收、文化企业投融资、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等6个方面,出台支持文化企业特别是转制文化企业的20条政策措施,鼓励政府向文艺院团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推动文艺院团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加强财政支持。“十四五”以来,省文旅专项资金年均投入4000万,争取国家艺术基金累计6000余万元,用于支持艺术精品创作。2016年起,省级“演艺惠民”专项资金总计投入约8000余万元,向省级院团购买演出服务。对参加全国性重大艺术活动的文艺院团给予省级配套补贴,平均每台大型演出补贴20至40万元不等,年均奖补200万左右。

注重市场“加持”。自2022年新设文旅融合专项资金以来,共支持全省33个国有文艺院团进景区项目。厅直3个院团率先落地相关项目,平均每场上座率达90%,收入近千万,取得较好市场反响。其中,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新刘海砍樵》自2024年4月首演以来演出近200场,营收500余万;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一念·辛追梦》自2022年驻场省博物院演出近1000场,营收500多万;省湘剧院《聂小倩》自去年8月首演以来演出近60场,观众平均年龄30来岁。这些剧目开启了国有文艺院团以“两个融合”的IP“走市场”的一次创新尝试。

下一步,省文旅厅聚焦“出人出戏出精品”,通过抓战略定位、抓基础建设、抓市场培育,进一步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创新创造活力,营造精品迭出、市场活跃、氛围浓厚的环境,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抓战略定位。迈向市场化运营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大势所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化的基本逻辑。但优胜劣汰不等于放任自流,虽说改革总会有“阵痛期”,在不改变原有属性的基础上,要注重市场化运营,一手抓改革方案的落实,一手抓保障政策的完善,该管的一定要管好,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放的一定要放开。同时,要处理好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的关系。要让院团充分经受市场的考验,政府只保障重点剧种和重点剧目。财政资金投入也要从以往的直接扶持,转变成以奖代投为主,投“精”不投“散”。

抓基础建设。解决好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国有文艺院团的生存所需。一是完善戏曲分类分级保护发展机制。研究制定“三类分级、精准施策”和“三级联动、立体保护”的戏曲分类分级保护发展机制,结合“十五五”文旅发展规划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制定湘剧、花鼓戏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二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院团基础设施建设、后备人才培养等工作。三是打通人才培养渠道。文艺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材率低,有其特有的培养方式。与高校联合“订单式”培养后备人才,分批次分阶段培养各类文艺人才。建议灵活调整编制使用方式,统筹规划省直院团“事业编制周转池”,建立按需调配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议下放演员招聘自主权,允许院团按行业需求自主设置招聘方案和考试标准。

抓市场培育。处理好市场化精品创作、市场激活等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所需。一是创作市场化演艺精品。深化全省文艺战线重大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引进国内市场头部资源,引导文艺院团依照市场规律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让观众“买账更买票”。二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推动文艺院团与工会系统战略合作,推进工会系统下属场馆与国有文艺院团建立“团场合作”。今年省文旅厅与省总工会、演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长沙为试点开展文艺院团驻场惠民演出,根据实际由工会系统通过政府采购向院团购买惠民演出服务,组织职工观演,共同构建“工会+院线”省级运营平台。三是激活“小剧场”文旅市场。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与长沙市加强省市联动,把演艺新空间(小剧场)作为激活文艺院团助力文旅融合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盘活物业空间,培育好长沙100个演艺新空间(小剧场),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

作者: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爱武

相关阅读

李爱武: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338021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