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

学四川之长 创湖南之新——2025年湖南省新文旅发展研修班侧记

发表时间: 2025-11-03 11:25  

深秋的成都,迎来了一批带着“破局”之问的湖南文旅人。

10月27日至10月31日,2025年湖南省新文旅发展研修班在成都举办,75名湖南文旅系统的骨干力量齐聚四川,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新要求,围绕“十五五”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开展为期五天的沉浸式研修。本次研修创新采用“专题授课+实地考察+案例研讨”三维教学模式,深入四川多个代表性文旅现场,在行走与对话中探寻湖南文旅的升级路径。

遗产活化:让“古色”和“红色”融入当代生活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教授在《何为天府——四川的历史遗产与文化旅游》专题讲座中,为学员们解读了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天府智慧。

在三星堆博物馆,VR重现考古现场、AR赋能文物叙事,沉睡四千年的青铜文明以可感可知的方式“复活”。湖南省文物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三星堆的实践揭示了一条路径——将抽象文明转化为具身体验,让历史真正‘呼吸’起来。这为湖南激活马王堆汉墓、里耶秦简等资源提供了重要参照。”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教学现场

建川博物馆的红色叙事同样带来了深刻启示。其通过中流砥柱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等展馆,将宏大历史转化为可触摸、可共鸣的情感体验。一位来自湘潭的学员感慨:“这里没有教条式的宣讲,而是以场景叙事引发共情。这让我们意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找到与当代人的精神连接点。”

跨界融合:从“文旅+”到“+文旅”的生态重构

天府国际生物城展示了一种突破边界的融合模式——不仅是产业园区,更是生活社区与生态景区,构建出“产、城、文、旅”共生的发展生态。

                                                    研修班学员探访天府国际生物城

一位株洲学员深有感触:“文旅不应是孤立的板块,而应成为产业生态的催化剂。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特色产业,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路,打造具有湖湘气质的文旅项目。”

在成都规划馆,学员们从城市顶层设计的维度,理解了文旅资源统筹与品牌塑造的系统思维。多位地方文旅负责人表示,必须跳出“就文旅抓文旅”的旧有框架,将文旅发展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总体格局。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的底层逻辑

铁像寺水街将川西民居风貌与现代数字技术自然交融,在保留传统肌理的同时,营造出兼具历史感与未来感的消费场景。其中的“悟空沉浸声音剧场”,运用定向声场与全景声技术,让故事随声音流动,观众在行走中成为剧情的参与者。

一位来自长沙的学员评价:“这个声音剧场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改变建筑的一砖一瓦,却用声音为老空间注入了新生命,让游客从‘参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智慧。”

东郊记忆则以AR、VR等技术重构工业遗存,将旧厂房转变为艺术展场、创意工坊与沉浸式剧场,构建出完整的文创生态系统。衡阳市文旅广体局负责人表示:“这对我们推进建湘工业文化街区改造极具参考价值——科技不是点缀,而是推动空间内容化、运营持续化的核心引擎。”

从“看过”到“体验”:解锁文旅新价值

传统景区如何突破“打卡即走”的浅层体验?天府国际动漫城通过“IP孵化—内容制作—场景营造—衍生开发”的全链运营,将一次性游览转化为持续的情感联接和消费认同。

                                                            授课现场

湖南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负责人分析:“湖南有‘动漫湘军’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良好基础,但创意力量与文旅资源的结合还不够深入。我们需要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融合’,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故事的共创者。”

道明村以非遗竹编为核心,推动乡村从“观光点”升级为“生活场”。湘西州文旅广电局负责人表示:“道明村的实践印证,非遗活化的根本在于回归日常、对接现代审美与消费需求,让传统长出现代的根。”

                                                           研讨现场

烟火气与好生意:场景驱动的消费升级

麓湖CPI以“非标商业”理念打造生活方式型消费场景,打破标准化复制导致的同质化困局。

一位学员反思:“这里让我们看到,文旅消费的核心不是卖货,而是提供一种被渴望的生活。商业空间应成为生活的容器,而非纯粹的消费终端。”

消费的提升不仅需要场景创新,更需要服务支撑。湖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南将深入实施“游客满意在湖南”行动计划,持续整治旅游领域顽瘴痼疾,通过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系统推动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返程途中,学员们仍在热烈讨论。笔记本上写满了行动思路,手机里存满了参考资料,脑海中激荡着创新灵感。

“这次研修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看到了理念的差距。”一位学员在总结中写道,“湖南文旅不缺资源,缺的是对资源的创新利用;不缺底蕴,缺的是让底蕴焕发新生的现代表达。”

研修虽已结束,但思考与变革才刚刚开始。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湖南文旅人踏上了归程,也开启了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

相关阅读

学四川之长 创湖南之新——2025年湖南省新文旅发展研修班侧记

338404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