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64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19-07-22 16:39  

赵世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支持江华瑶族自治县非遗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江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湘西地区开发县和革命老区县,也是全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典型的“老、少、边、山”地区,靠县级财政加大非遗进校园的投入难度较大,您心系非遗,保护传承让我们为之感动。

一、关于建议省助推南岭瑶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在资金与政策上对江华给予重点的倾斜与支持

江华历史优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众多,是南岭地区有名的文化艺术之乡,也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佳保护县,保护传承好江华非遗项目,是各级政府共同的责任,我们将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最大限度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在制定省级非遗项目年度资金计划时优先考虑老、少、边、山地区的省级非遗项目;同时协调市、县两级加大辖区内相关非遗项目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二、关于建议省市以文件的形式协调教育部门,把瑶族非遗文化作为南岭瑶族地区的乡土教材,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非遗的内容,是这几年国家和省级在非遗传承工作中的重点。2014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就这项工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4246号),分中小学、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本科高等学校三类,对“非遗”进校园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文化部门要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指导中小学将‘非遗’内容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进行,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合理地进行‘非遗’的教育和传承。鼓励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非遗’资源,选取最具当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开设专题的校本课程,争创‘非遗’教育特色和品牌,实现‘非遗’教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积极推进创建湖南省中小学‘非遗’传承学校活动”。

关于中小学课程。根据教育部要求,国家课程由教育部设置,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设置,学校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2018年我厅印发了《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18年修订)》,明确了三个方面:一是要落实国家课程规定,全面开好国家课程;二是要开好我省自主开发的《生命与健康常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其中《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包含非遗知识教育;三是鼓励开发建设学校课程。

各市(州)、县(市、区)都相应出台了办法,有些地方走在了全省前列。如邵阳武岗将技子拳、张家界桑植县把杖鼓舞、娄底新化把梅山武术等列入课间操,隆回编印滩头年画十讲作为本土教材进行课堂教学,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长沙市文物局联手编撰了《长沙历史文化普及知识》(小学版)作为小学选修教材,在全市进行推广,怀化靖州编撰《苗族歌》列入小学教材,湘西州地区百分之八十的中小学开展非遗大课堂教学等纳入教育范围。从目前来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工作滞后,我们将会同教育厅,对全省落实文件情况进行督查,协调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瑶族地区非遗传承,督促教育部门抓好地方课程的落实,将瑶族非遗项目作为南岭瑶族地区的乡土教材,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三、关于建议省支持地方中职艺术学校办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专业人才培养,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2014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创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的通知》(湘教通2014426号),我省怀化学院、湖南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西民族职业学院、吉首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了非遗项目专题培训班。2018年教育厅印发了《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18年修订)》中第三个方面明确了鼓励开发建设学校课程,我们更希望各地职业学校都能开设非遗专业课程,我厅将会同教育厅,鼓励支持地方中职艺术学校开设专题校本课程,有关师资、教材、场地、招生等方面将协调各级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感谢您对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4月29日

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64号建议的答复

107986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