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190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发表时间: 2020-04-30 10:34  

省民宗委:

盘文军代表提出的《关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厅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代表:

近年来,我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抓实抓细,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关于盘文军代表提出的“重视历史研究和非遗申报工作”的建议,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厚,在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和社会各界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组织开展各种非遗保护活动,弘扬湖湘传统文化。首先,开展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近些年来,全省广大非遗工作者走访各类非遗传承人4万多人次,调查登记各类非遗项目数3.5万余个,收集各类非遗代表性实物9万多件,文字记录6千多万字,基本摸清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家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纸质、电子、照片、音像及实物档案。其次,广泛开展了非遗历史研究。与省内5所高校建立了非遗项目合作研究机制,每年合作举办非遗研修研习培训班10多期,建设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或传习所及传承基地。编撰出版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150多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著。第三,开展了非遗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这些年来,开展5批了全国非遗项目申报,目前我省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1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1人;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5批了全省非遗项目申报与评审,现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4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04人。这些项目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占了绝大多数。今后我厅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和非遗保护工作,加大我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力度,对确属频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在资金投入和抢救保护措施上予以重点倾斜。同时将督促永州非遗工作者加大对永州瑶族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进一步做好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

关于盘文军代表提出的“支持少数民族开展文化活动”,我厅历来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并秉承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当代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展示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目标,以中国艺术节、“欢乐潇湘”等省级和国家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积极挖掘和展示各类民族文化作品,如去年展示永州勾蓝瑶寨文化特色作品《勾蓝瑶》、《喜嫁》、展示苗族文化的作品《画眉闹春》、展示土家族文化的作品《灯会土家》等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群众文艺作品登上了“欢乐潇湘”舞台,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我厅仍将进一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作品的创作和展示,在今年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征集、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全省精准扶贫晚会等省级和国家级重大群众群众文化活动中在挖掘和展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群众文化精品。

关于盘文军代表提出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2018年“以民族节庆助推公共文化建设”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9年,全省106个县市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全省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万个。乡镇文化站专项治理完成95.2%。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993座,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86%。实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惠民项目,让群众享有了更多获得感。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厅将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着力点,引导文化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民族聚居大县建设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构筑覆盖全民的“文化网”,让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有真正的获得感。

感谢您对湖南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4月2日

联系单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

联系电话:0731-85286064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190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141444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