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030号建议的答 复

发表时间: 2023-08-18 09:40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030号建议的

答复

湘西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湘西州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湘西州文旅资源极其富集,在加快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全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全州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07.9亿元,占GDP比重13.62%,已成为湘西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积极促进“发展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百姓富”的好路子,带动300多家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发展和上万名群众创业、就业。省财政一直密切关注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湘西文化旅游发展给予了倾斜扶持,2020-2022年,累计安排湘西州文化旅游资金2.8亿元,每年安排文旅专项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湘西非遗生态保护区建设。省发改委认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确有必要,也是今后解决湘西州文旅发展的主攻方向。根据《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意见》的有关精神,正在研究提质升级“神韵大湘西”旅游品牌建设,初步设想拟在公共服务驿站设施、自驾车房车营地、生态(电动车)停车场、旅游厕所、“零换乘”综合客运枢纽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支持湘西地区“夜经济”发展,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夜间购物街、文化旅游步行街。省民宗委也表示将大力支持湘西文化旅游发展。

今年,文旅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该示范区以县级行政区人民政府做为申报主体和建设主体,今后,我们将参照文旅部等部委有关要求,积极支持湘西州加大文旅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积极支持湘西州文旅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支持湘西州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机制,加大对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古城古镇等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湘西州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要素互补、互为市场,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及公共服务功能融入各类商业设施、产业园区、街区、社区、农村,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高品质产业功能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支持湘西州顺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趋势,促进高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创新能力。鼓励湘西州进行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具有保护价值、符合条件标准的地段、建筑,及时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

(二)积极促进湘西业态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湘西州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创意设计、数字文化、工艺美术、演出、娱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门类与设计、信息、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等业态。积极支持湘西州发挥文化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广泛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的艺术空间、生活空间、产业空间,拓展文化空间和旅游载体,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探索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开展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重点支持湘西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支持湘西州开展“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的创建工作,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积极支持湘西州打造文旅品牌,支持湘西州举办苗族赶秋节、土家族舍巴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活动,支持湘西州承办湖南省主办的文旅相关活动。

(三)积极促进湘西州完善发展政策环境。积极支持湘西州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用好各级各类资金、基金,加大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支持湘西州国家等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智慧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康养基地等旅游项目建设,在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支持湘西州开展文旅消费活动,在“三湘四水 相约湖南”文化旅游消费系列活动、第六届湖南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赛活动中,支持湘西地区充分挖掘旅游商品资源,激活消费市场。鼓励湘西州利用老旧厂房、废弃厂矿开设文化创意场所、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产业用地支持政策,完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对湘西州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湘西等中西部地区加强金融惠企纾困,充分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改善加强信贷服务,强化对重点领域和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着力降低文旅企业融资成本,破除文旅项目融资障碍。重点推动《湖南省旅游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代偿补偿实施办法》在湘西等地区落地见效,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文旅产业投融资,推动优秀文旅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带动湘西等中西部地区融入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开放经济带、沿海开放经济带,开展新项目、新业态、新产品投资和运营合作,吸引更多资金、人才、游客共享湖南旅游业发展机会和成果。

(五)省发改委支持政策。建议湘西州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文旅融合发展的机制,形成一个实施方案;二是确定文旅融合发展各类要素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短板问题;三是通过扩大开放、强化宣传等措施,实现拉动内需、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助推湘西州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六)省财政支持政策。根据现行财政体制,以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地方财政事权,主要由当地财政负担。下一步,省财政将立足本职,继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湘西州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及支持政策统筹研究,积极向中央争取有关资金,并在安排省级专项资金时对符合条件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七)省民宗委支持政策。省民宗委将一是支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设立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专项资金;增加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和少数民族文化专项资金规模,在原有投入不减的基础上,确保增量资金大部分投向湘西地区。实行省直相关部门定点联系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制度,加强对项目论证、立项、建设的协调管理,引导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落户湘西州,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抓好跟踪落实。对湘西州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比照省重点工程项目,实行土地配置优惠政策,降低融资门槛,减免相关税费。二是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力度。完善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对民族工艺、民族歌舞、民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建立和完善保护传承机制,大力培养濒危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重点建好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抓好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建设,保护好一批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村寨和古镇建筑群落;继续推进民贸民品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力度,办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展演展示会,支持湘西民族服饰工艺品文创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品牌,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传承人。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优先安排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建立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结合湘西州自然人文环境,打造一批既体现民族特色又反映中华民族一体形象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标志工程;是培育民族文化服务组织,大力扶持民族文艺院校、民族文艺院团、民族工艺协会、各类民族传媒等文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培育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名牌。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鼓励建设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打造高铁、高速等交通主干道沿线文化宣传走廊,建设一批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线路和景区。推动湘西州更多景区景点纳入精品旅游线路,将中华文化标志和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旅游景区规划、文创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产品,推动湘西州文艺展演、民族工艺、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与强势媒体联姻,研究策划重大民族节庆活动和民族文化产品营销宣传方式,提高创意水平。  

感谢你们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8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 周爱英

联系电话:0731-85286070  手机号码:13755134368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030号建议的答 复

294622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