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403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3-08-22 09:30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403号建议

的答复

董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传承非遗文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构建非遗教育体系,将非遗教育覆盖从幼小初高到大学及以上的全学段,融入到教材体系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建议

1.将“非遗”相关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经湖南省教育厅会办意见答复,我省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知识纳入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义务教

育学段每个年级的教材都涉及了“传统文化”“非遗”等内容。如:六年级教材第一章《考察探究》的主题就是“我是‘非遗’小传人”,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走访调查,了解家乡的“非遗”。

此外,自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4〕264号)以来,我省很多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非遗”资源,选取最具当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开设专题的校本课程,争创“非遗”教育特色和品牌,实现“非遗”教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积极推进创建湖南省中小学“非遗”传承学校活动。如:湘西自治州一些中小学校将“苗族古歌”、“苗族民歌”、“土家族山歌”、“苗画”、“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织锦技艺”等引入教育教学活动;长沙市雨花区中雅培粹双语中学与湖南雨花非遗馆合作,于2022年9月将木工课程正式纳入中雅培粹双语中学劳动课程体系。为鼓励“非遗”走进校园课后服务,2021年,省教育厅还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暂行办法》(湘教发[2021]52号),鼓励学校聘请非遗传人、志愿者以及艺术团、歌舞剧院演员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进入校园提供课后服务。

2.支持高等院校开展“非遗”传承和教育活动。近年来,省教育厅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鼓励高校开展“非遗”教育,培养“非遗”保护高层次人才。一是支持高校立项建设双创中心、基地及训练项目,构建以国家项目为引领、省级项目为支撑、校级项目为基础的三层次、全覆盖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特别是近两年来省教育厅支持各高校立项建设了“湘西地区非遗文化在民宿旅游发展中的活化利用研究”、“禾福中医药产品助力非遗文化的商业化传承”等118个“非遗”相关项目,为推广传统民族文化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还立项支持建设了“非遗音乐文化共创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丰富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起“非遗”共创共享生态圈。二是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省教育厅组织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各地高职院校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推进“非遗”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意识和成效。“十四五”期间,省教育厅在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楚怡”行动系列教师项目、精品课程等重点项目遴选时,把“非遗”特色和传承工作成效作为参考依据。同时,还支持高职院校引进“非遗”传承人进校任教,支持申报“非遗”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教研教改课题,与省文旅厅联合支持部分高职院校承接相关传承人研培研修活动,加强乡村工匠培养,助力“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二、关于“在省级层面建立学校非遗保护传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一个部门牵头抓总、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建议

2022年,为进一步强化我省“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我厅党组在研究起草《湖南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若干措施》中,将建立省“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列为重点举措之一。2022年11月,我厅向省人民政府报送《关于建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省政府批示:“拟同意建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参照国务院做法,请文旅厅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省文旅厅。请省文旅厅按程序报省委编办审批。”12月,我厅向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等其他19家成员单位收集了联席会议成员名单,并将《中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关于申请建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呈报了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同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该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贯彻落实工作。

三、关于“在省级层面建立学校非遗保护传承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开展湖湘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实现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共生共融。”的建议

2023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非遗”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决策咨询、项目论证、评审考核和专业支持,我厅拟调整完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并发布了《关于推荐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专家人选的通知》,向各市州文旅部门、省内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厅直各项目保护单位等广纳专家,其中省内相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将对学校开展湖湘“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关于“进一步明确地方高职院校职责,给予地方高职院校政策倾斜,在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自2015年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来,我省组织相关高职院校陆续开班,积极参与研培工作,并依托研培计划形成了在“非遗”保护、传承、研究等领域的系列工作成果,为我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才。2016-2019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相继开展研培工作。

近年来,我厅认真执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在做好国家级研培任务的同时,积极争取省本级专项资金,开展省级研培任务实施,大力支持省内有关高职院校开展“非遗”研培研修工作。2021-2022年度,我省获批研培计划11期。其中,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践和当地非遗工作实践的重点、难点,邀请工艺品创新领域相关专家、传承人等为学员授课,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该校2021年《苗绣和苗族服饰研培班》培训完成率为100%。2022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地方戏曲化妆服装研培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黑茶制作技艺研修班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土家织锦创新产品设计研修班》均被列入年度研培研修计划。通过研培,学员技艺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文化自信加强,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执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重点围绕“十四五非遗保护”重点工作,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鼓励和支持省内相关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民俗类等“非遗”项目的研修计划;重点关注湘绣、湘瓷、湘茶、湘剧等“湘”字号项目以及滩头年画、龙舞、傩戏等具有强烈湖南地域特色的项目。计划每年举办7-8期研培研修计划,培训260人左右,三年内培训800人左右,并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培养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非遗”力量。

五、关于“在省级层面科学建立地方高职院校非遗保护传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建议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每年度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绩效考核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省积极开展研培计划绩效考核工作,制定了相关考核办法和工作程序,要求全省相关参与研培计划的高职院校每年如期提交绩效考核评估材料,并结合前期实地调研和线上调研的方式,组织专家从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保障机制、取得成果等方面对参与研培计划的高职院校进行综合评估。同时,积极协助配合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工作。

在建立“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年度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为评选出一批“非遗”传承保护成效突出的地方高职院校,我厅也将牵头在全省创建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各大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申报,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带动更多地方高职院校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感谢您对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8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向蓉蓉  联系电话:0731-85286089,手机号码:13637472908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403号建议的答复

294649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