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264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3-08-25 09:4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264号建议

的答复

曹端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大湘西生态文化保护区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挖掘大湘西文化遗产。组织专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普查,调查大湘西区域各种手工艺、中医药、茶文化等老字号;各县市在古城区打造非遗文化街,宣传和传承文化遗产;出版一套文化遗产丛书。近几年来,我厅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每年通过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目前大湘西地区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必项目44项,省级76项,市级444项。特别是湘西州老字号数量众多,门类丰富,经调查区域内各种手工艺、中医药、茶文化等省级老字号18项,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仅2022、2023这两年就得到得到省级和国家财政资金2655万元的支持。怀化五溪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湘西乾州古城、怀化洪江古商城等10处进入古城非遗文化街,各级在抢救挖掘、记录整理非遗项目过程中,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详实的整理,出版了如《土家族婚俗》《花垣苗语注释》《凤凰非遗画册》《湘西秘史》《辰州傩戏丛书》等非遗类专著50余部。生态保护区内的文化遗产正在一一被挖掘整理,保护传承。

二是关于成立山地农耕民俗博物馆,建成国家级稻作文化公园。以大湘西区域各高职院校建立专题性民俗博物馆,如怀化学院的稻作文化博物馆;湖南医药学院的医药健康博物馆等;并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成国家级稻作文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增强湖南在全球化公园,体验山地稻作农耕文化;每一个县市,根据情况,选择在2-3个传统村落建立山地农耕民俗博物馆;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省教育厅表示:大湘西历史文化厚重,红色底蕴深厚,建立大湘西生态文化保护区,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抢救和保护大湘西文化遗产以及挖 掘湖湘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湖湘文化,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如大湘西区域有高校具备建设专题性民俗博物馆的基础条件和意愿,且需教育厅支持的,相关高校提出申请后,教育厅将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支持。

三是关于建成“千里沅水走廊”景区,打造大湘西文旅一体化。千里沅水是多民族分布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上各民族长期互融,大湘西地区联合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以沅水古镇码头为节点,联结成线路文化遗产,打造内涵丰富具有体验式的千里沅水走廊景区;以国际陆港为契机,打造西南丝绸之路、万里茶路、海洋丝绸之路等全球文化遗产基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增强湖南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增强中国国家的软实力。

沅江全长1219公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大湘西地区已具备便捷的文旅融合发展交通设施。在政策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千里沅水走廊”景区进行深入融合,打造大湘西文旅一体化。《怀化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发展规划》上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级五溪文化生态保护区,围绕“山、水、文、廊、城”总体框架,构建“一心两翼、两廊五区”空间新格局的文化目标。利用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打造五省边区文旅融合发展高地、构建“千里沅江、怀化画廊”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湘西泸溪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共同体,提质升级景区的服务与质量环境,积极打造沅水流域风光带,我厅将积极配合大湘西地区对千里沅水走廊文化历史相关实物留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加强大湘西历史文化研究,打造内涵丰富具有体验式的千里沅水走廊景区。

感谢您对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16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刘彬

联系电话:0731-85286034,手机号码:15173116412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264号建议的答复

2946843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