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6001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3-08-25 09:56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6001号建议

的答复

周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省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的建议》收悉。现结合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等部门意见,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坚持把文化摆到促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去谋划。一是把文化作为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引擎。2022年组织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全省1462个乡镇(村)开展惠民活动4790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得“深入浅出”、讲得“有滋有味”,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中,我省7个作品入围,创近9年来新高。二是把文化作为提升乡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评出2022年度“最美潇湘文化阵地”70个,努力构建适应基层群众需求的“十五分钟文化圈”。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率分别为138%、127%。三是把文化作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实施《湖南省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作“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旅游地图、指南手册,启动在全省支持建设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100个乡村旅游精品营地、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100个乡村旅游精品廊道。四是把将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对于文化底蕴深厚、乡风文明建设突出乡村,优先支持创建。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75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授牌村1049个,省级特色精品乡村180个。

一、积极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6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等十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专门指导推进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其中明确提出:一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欢乐潇湘”“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乡村‘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戏曲进乡村”“雅韵三湘”等惠民活动。大力发展乡村群众文艺团队,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展演展示平台。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笑满三湘”文艺志愿服务。深化群众文艺作品供给侧改革,搭建省市县三级群众文艺创作平台,完善群众文艺创作机制,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到2025年,乡镇级、村级群众文艺团队实现全覆盖,各类群文活动参与人次达1.5亿,注册文旅志愿者超40万人,年指导、培训、服务人次达1000万,培育乡村网红1000人以上。二是持续培育文明乡风。发挥“两中心一平台”“村村响”和“屋场会”、农家书屋等平台载体作用,创新开展“新思想进基层”等主题学习教育。完善“一约四会”等自治章程和自治组织,以“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为重点,遏制天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庸俗婚闹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三是推动乡村非遗传承发展。实施传统工艺品牌扶持计划,依托非遗工坊开展传统手工类职业技能培训,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支持企业、合作社和带头人在乡村地区设立“让妈妈回家”非遗工坊,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农村低收入人口到非遗工坊就业,将非遗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四是建强乡村文旅人才队伍。落实基层文化服务岗位人员编制和经费,采取县招乡用派出制配齐配强乡村文化专干。加强对乡镇文化站长、农家书屋管理员以及基层音乐、舞蹈、非遗等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每年选派50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文艺专家到基层定点帮扶,公开招募超1000名文化人才服务乡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每年评选省级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100名,资助20个项目,加大文化旅游领域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支持高等院校设立乡村文化和旅游相关专业,大力培育乡村职业经理人、民宿管家、自驾游引导员等新职业人才。修订完善湖南省群众文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审)办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专业技术职称。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持续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导向效应。省级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已设立演艺惠民、群作品创作、非遗保护传承等支持方向,每年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二是持续组织“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活动。以县为单位,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2023年,对全省1522个乡镇安排4场“戏曲进乡村”惠民活动,按照每场4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此外,对已脱贫县的888个乡镇,增加6场演出,按照每场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三是持续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创建。引导各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把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成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阵地,成为形成向上向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育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的民心工程。

三、坚持以示范引领带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今年6月5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湖南召开。我省创新打造的“红色演绎、非遗破圈、湘村雅居、地标活化、资源联姻、节会促兴、IP塑旅、湘贤引领”等八大“湖南模式”在会上作典型推介。下一步,我省将修订完善全省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和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评估规范,推选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和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点),力争2025年实现全省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60%、75%以上;推动非遗省级示范点建设,到2025年,打造100个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支持创建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100个乡村旅游精品营地、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100个乡村旅游精品廊道;鼓励发展政府性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经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择机宣传宁远县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好的经验做法。同时,鼓励宁远县进一步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整合大元社等多方资源,加大对宁远县在衔接资金项目规划、示范创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感谢您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9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财务处  曾锴

联系电话:0731-85286022,手机号码:15886330867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6001号建议的答复

294684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