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157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5-09-23 16:29  

李国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文化符号保护利用机制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意识不强”事宜。

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要求,为做好湖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24年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组织实施。普查范围是我省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

二是于2024年报省政府公布了第七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今年开展第八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工作,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中全面提炼、提升和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符号价值。

三是立足湖南农耕文明发源地的资源优势,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抓手,启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认定工作。截至2024年底,我省共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9项,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居全国前列。建立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监测评估制度,开展保护规划落实情况评估。安排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补助资金,对已评定的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给予支持,2024年安排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宣传推广、品牌打造等。

二、关于“保护不力”事宜。

一是健全法规体系规范。法规建设是保障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与国家文物局签订部省《关于推进湖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湖南省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实施方案》《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全省博物馆特色化发展的意见》《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湖南省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湖南省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等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法规文件,同时指导长沙市、湘西州、怀化市等市县制定了20余部地方性法规,规范引领全省文物事业朝着正确方向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政策体系。

二是创新文化表达形式,连续多年在中国中部农博会搭建文化遗产展区,采取全景模拟、实物展陈等方式立体化展示农耕文化。联合央视拍摄《农耕探文明》纪录片,推介龙山油桐复合种植系统、永顺油茶林农牧复合系统、新田三味辣椒种植系统等遗产地文化价值。拓展文化传播路径,组织遗产地举办“尝新节”“新米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如新晃侗藏红米系统开展“滚泥田”青少年农耕教育实践,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整理乡村非遗资源,建立非遗四级保护名录体系,重点加强对乡村内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落实《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开展非遗村镇、非街遗区、非工坊示范创建活动,出台《湖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湖南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措施来加强项目的保护传承。

三是开展乡博建设,构建基层培育新模式。2024年,开展“3年建设100家乡村博物馆”行动,首批已完成39家,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39个村落,将湘瓷、湘绣、湘茶、花炮等湖湘特色文博主题输送至乡村一线,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推荐永州市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全国共8个),永州市柳子街、凤凰古城、岳阳洞庭湖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全国第一批“专精特新”项目库,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格局。

三、关于“利用不够”事宜。

一是近年来陆续支持《龙窖山遗址朱楼坡青石工程抢险加固工程项目》《龙窖山堆石墓群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项目,在经省文物局批复同意项目计划书和项目技术方案之后,编制项目概算(预算)书按规定送同级财政评审。省文物局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年度工作重点、资金预算、专家评审意见和项目轻重缓急等,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项目,由省文物局初审同意后呈报国家文物局审核审批。

二是创新“传统村落+”活化模式,支持在传统村落设立非遗工坊、传承所,发展特色旅游、特色手工业、电商经济等。推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加快建设“一村一档”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通过政策创新、模式探索与多方协同,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从“静态保存”转向“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推进遗产地用好用活农业文化遗产这项“荣誉”,打造农业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业文化遗产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引擎。如安化县传承黑茶文化遗产,大力构建“旅游+茶业”新业态;指导紫鹊界梯田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梯田水系+村寨”文化景观。积极推动农产品与旅游的融合,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如新化水酒、湘西腊肉等,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地方特色文化。联合省委宣传部开展“优秀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在遗产地博物馆、农家书屋开展研学体验。举办“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新田三味辣椒文化节、辰溪“村BA”等活动,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26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李宇梁

联系电话:0731-84420182,手机号码:13607314597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157号建议的答复

338124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