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757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5-09-29 16:03  

向建平等2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支持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持有者和传递者,是非遗赓续传承的关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我国非遗保护的基本制度。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高度重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要求,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多种措施,推动传承梯队建设和传承能力提升。您提出的有关建议,我们正在工作中逐步落实。

一、关于加强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补贴经费支持,提升非遗传承人群体积极性

省财政厅表示,近年来立足职能,切实保障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建立绩效考评长效机制,提升非遗传承群体积极性,确保我省非遗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完善管理政策。2024年修订《湖南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支持省级非遗保护传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省级非遗工坊等。二是支持开展非遗活动。持续支持“湘水同源·文化同根”非遗联展等多项非遗展演活动,持续开展“戏剧动漫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小小非遗传承人”“非遗艺术节”等系列非遗活动,引导非遗融入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持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举办非遗传承人研修班,提升非遗传承人素养能力。四是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非遗”技艺项目、传统戏曲非遗进旅游景区以及非遗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纳入省旅游项目资金支持范围,作为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多元发展的抓手。

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障机制,加大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补贴经费扶持力度”的建议,一是目前,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由省文旅厅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优秀者补助2.5万元/人,合格者2万元/人),补助资金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予以保障;省级非遗传承人由市级主管部门考核,按照1万元/人的标准,通过省文旅发展专项资金予以安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方面,省财政厅将与省文旅厅积极向相关部委反映诉求,推动提高补助标准;省级非遗传承人方面,省财政厅将与省文旅厅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并将根据财力可能和专项资金总体情况,研究提高省级非遗传承人补贴标准。二是省财政通过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和非遗生产性保护,依托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红色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文旅节会活动,以及非遗场馆、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等,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多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到非遗的宣传和传承保护中来,切实推动我省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

二、关于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体系与培养模式,培育德才兼备的非遗传承人

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出台政策文件,加强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和管理。2008年,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的原则要求和工作机制。2009年,省文化厅印发《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今年,省文旅厅将组织修订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启动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定,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推动构建全面丰富的非遗项目体系和梯次合理、有序有力的非遗传承队伍。

为激励、促进和规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连续3年组织开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年度评估工作。2023年,共计223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参评,其中,优秀等次444人、合格等次1780人、不合格等次2人,认定为丧失传承能力的8人,取消资格的1人。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服务机制,强化了对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管理,也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使命感、工作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感。省文旅厅也将持续推进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年度评估工作。

省教育厅表示积极支持非遗人才培养。一是增设非遗专业。推动高校开设非遗相关专业,已基本覆盖非遗相关产业发展主要岗位和工种。如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非遗传承基地,紧密对接当地陶瓷、烟花产业和非遗传承,不断优化陶瓷、烟花爆竹等相关专业设置,湖南工业大学设立了醴陵陶瓷学院,湖南艺术职院开设戏曲表演、文物修复与保护等专业,湖南工艺美术职院开设湘绣、湘瓷等6个非遗专业。二是加强课程设置。推动大中小学各学段大力开发非遗类课程,面向3-9年级开设《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地方戏剧、湘绣等非遗专题。鼓励各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开发非遗校本课程,全省近年来累计编纂非遗读本300余套(册),涉及祁剧、花鼓戏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近400个。指导各高校将非遗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如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将非遗电商纳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学生非遗IP运营能力,立项中南大学《湘西文化遗产情景感知与活化虚拟仿真实验》、湖南女子学院《女书文化概论》为省级一流课程。三是建强师资队伍。支持高校聘请非遗名师大师进校任教,如湘西民族职院聘请了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叶水云、苗族鼓舞传承人石惠云、苗绣传承人彭晓君任教,凤凰县职业中专聘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张桂英老师教授传授学生扎染艺术。与文旅等部门联合建立传承人师资库,定期对“非遗”教师或传承人进行培训,探索在师范院校的音乐、美术、体育、文学等专业设置“非遗”专业课程并开展技能训练。四是强化项目引领。截至目前,全省共立项127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3所高校被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省文旅厅联合创建33所传承学校、5个实践基地,先后有42个国家级、51个省级、47个市(州)级、64个县(市区)级非遗项目在全省近200所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参与师生将近15万人。省教育厅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一是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入校。推动非遗项目传承者、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联合开发非遗校本课程,支持传承人定期到课堂实地为学生们讲解、分享、演示非遗项目,鼓励学校建设非遗传承人授徒传艺场所和中小学研学实践场所。二是进一步丰富非遗教学资源。联合文旅等部门建立传承人师资库,加强对“非遗”教师或传承人培训。加强非遗优秀课程资源和研究成果征集推广,在大中小学艺术展演中增加非遗项目比例,搭建线上线下非遗活动展示平台。三是进一步浓厚非遗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等加大非遗项目宣传,多途径向学生普及非遗知识。鼓励学校与非遗传承机构、社区、文化场馆等合作,进行非遗学习成果展示。

三、关于加大优抚优惠扶持力度,激发非遗传承人内生驱动力

省人社厅表示多措并举支持非遗保护传承。一是构建多元化非遗传承人培养平台。强化专项资金保障,为非遗技艺传承注入强劲动能,打造集传承、研发、应用于一体的非遗技能人才培养平台。鼓励非遗大师领衔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建成土家织锦、釉下五彩瓷、湘绣等特色非遗项目省级工作室4个,国家级工作室2个。通过师徒结对、技艺传习、项目共研等立体化培养模式,为青年传承人搭建成长快车道。二是支持非遗传承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将非遗传承人直接纳入全省技能人才师资库,可承担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任务。通过创新构建“传承人+职业培训”协同发展模式,为传统技艺培育新生代传承力量,实现文化传承与职业发展的良性互促。三是积极开展非遗相关职业培训。重点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将陶瓷烧制技艺、湘绣工艺、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等非遗相关职业(工种)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工种)范围。四是推动非遗劳务品牌建设发展。创建“沙坪湘绣”“西枫渡鱼粉”“湘西苗绣”等非遗劳务品牌,通过政府主导、协会和企业多方协同的方式,搭建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非遗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五是完善非遗技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非遗技艺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土家织锦技艺等专项能力评价和考核标准。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着力提升传承人群职业发展能力,推进非遗技艺标准化建设。省人社厅表示下一步将与省文旅厅一道,聚焦非遗技艺传承培训、传承人群职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健全长效机制,深化创新探索,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开展职业培训,大力培育非遗传承技能人才。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 匠心筑梦潇湘”职业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各类培训主体开展非遗类职业技能培训,培育非遗传承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对接,摸清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依托劳务品牌建设,推动非遗传承人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我省劳务品牌建设,鼓励各地深入挖掘非遗传承人品牌价值,引导劳务品牌建设单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及品牌的宣传,激发传承人创造活力。三是加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解决非遗传承人融资难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非遗创作者和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其中,个人最高可申请30万元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企业最高可申请400万元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四是构建多维成长体系,完善非遗人才职业发展路径。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支持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开展特色工种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开发更多非遗技艺专项能力认证项目。在重点非遗领域试点“新八级工”职业制度,构建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互认机制,打造技艺传承与职业发展双向通道。

感谢您们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5月19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  陈利文

联系电话:0731-85286089,手机号码:15111221558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757号建议的答复

3381768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