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015号建议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5-10-09 16:12  

张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湖湘地理标志性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为主题加大对外宣传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地理标志推广运用方面。目前,我省拥有地理标志342个(件),其中地理标志产品8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256件。

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5・10中国品牌日”以及全国各类地理标志展会活动,积极推广我省地理标志产品。

借助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自媒体等平台,加强地理标志宣传,有效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像古丈毛尖入选第二批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炎陵黄桃、沙坪湘绣、张家界莓茶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安化县“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构筑安化黑茶全产业链服务”的创新做法入选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桑植县探索地理标志兴农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推动地理标志国际化,7个地理标志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清单,4个地理标志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还制定发布了安化黑茶、永丰辣酱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法文版、英文版。2024年,通过知识产权专项,支持湖南工商大学开展湖南地理标志产业文化国际数字传播课题研究。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方面。我省非遗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全省共有非遗项目资源29162项,入选各级保护名录的非遗代表性项目6824个,其中联合国人类非遗名录项目10个、国家级137个、省级664个,均位居全国前列,构建了以“湘绣、湘茶、湘瓷、湘菜、湘戏、湘酒、湘药、湘乐、湘舞、湘焰”为代表的湖湘特色非遗体系。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提振消费的部署,我厅制订了《2025年湖南提振文旅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湘文旅产业〔2025〕4号),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激化文旅消费活力,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扩大文旅消费规模,组织开展了“跟着非遗游湖南”“金牌导游说非遗”、湖南“非遗好物”遴选、湖南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湖南非遗“六进”等宣传推介活动。

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新疆是个好地方”、北京非遗周、东盟非遗博览会、多米尼加文旅推介等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向世界展示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扩大湖南非遗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为激发非遗创新活力,助力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建设,我厅作为指导单位,与芒果 TV 策划了纪录片《古法“相对论”》拍摄,共8集,每集15分钟,以数字化力量开辟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全新赛道,用科技为非遗保护打开广阔空间,将在湖南卫视、芒果 TV、芒果 TV 国际 APP 播出。与抖音公益共同制定了《数字化赋能非遗创新发展湖南行动方案》1月份完成了线上普惠培训,学员共创作完成450条短视频作品。拟于4月底在长沙雨花非遗馆,举办非遗发展共创营活动,邀请全国抖音创作者、MCN机构、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参加,建立学习和资源对接“平台”,主播分享非遗线上传播推广方法,撮合创作者与非遗项目合作,拍摄短视频作品将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期间集中展播和宣传推广。今年还将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携程集团木兰2.0计划,以女性非遗传承为主题,结合我省非遗资源,推出“一个主题+一个文化品类+一位女性非遗传承代表+一群女性群体”的非遗女性榜样案例,用非遗力量辐射更多女性群体,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三是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方面。省文旅厅委托省旅游集团建设运营了“又湘游”游客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微信小程序,面向游客和社会公众,以整合全省“吃、住、行、游、购、娱”文旅资源为目标,为游客提供资讯收集、一键预订、周边推荐等服务,满足游客来湘游前、游中、游后全周期服务需求。

推动全省文旅资源线上整合。深耕湖南本土旅游资源,以长沙、韶山区域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深度采集周边景区、酒店及文创、特产、演艺等旅游产品。自2023年9月启动运营以来,已有619个3A级以上及未评级景区、23000多家酒店、1400余个文博图公共服务场馆、52个餐饮、演艺及文创特产等入驻平台。平台注册用户数达703万,累计交易额2200余万元。基于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探索多业态融合产品,推出系列主题产品,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业态发展。

提升文旅市场监管能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又湘游”平台为纽带,推进“互联网+监管”,创新打造“五位一体”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涵盖多项服务功能。面向相关部门推广平台投诉功能,提升旅游投诉实时响应能力,为行业整治提供决策依据,提升管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精准推送游客落地短信2000余万条,收集省内外游客精准评价7885条,收集线上线下各类投诉近200余起,投诉反馈满意率90%以上。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线上覆盖能力。自“又湘游”文化生活圈上线以来,入驻到专区的文博图馆及公共服务场馆超18000多个,其中活跃场馆1400余个,共计发布活动3万余个,日均活动发布近400个。覆盖全省14个地市州区县,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信息资源,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旅服务,提升全省人民的文化获得感。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推动地理标志运用能力提升。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推动地理标志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发挥地理标志兴农优势,确保地理标志特色品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助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讲好湖湘地理标志故事,传播湖湘地理标志文化,推广湖湘地理标志产品。

二是加强非遗数字化对外传播转化建设。加强对湖湘非遗数字化对外传播转化的建设。非遗数字化传播可促进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知识共享和转化,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通过制作非遗宣传短视频、元宇宙卡通节目等,在各类涉外经贸博览会等开设专场推荐会,或者通过国内外媒体平台助力产品的传播与转化,赋能非遗示范企业数字化对外传播能力,提升产品出口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省智慧文旅平台国际版块的建设。完善“又湘游”国际版——“Hunan Travel”的功能版块,做好湖南湖湘非遗、地标产品及其产业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播梳理,加强基于对外宣传的外译文本标准化建设,做好产品展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文化、经济、旅游对外宣传与融合发展同向发力。开发好 “湖湘资源” 对外传播的基础数据,加强与海外传播媒体的平台的链接。

四是以湖湘资源做好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湖湘非遗、地标产品是“湖湘资源”做好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优质资源,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能展示中华文化意象背后的精髓。同时,非遗、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和文化要素,具有生产区域性、产品独特性、命名地缘性等特点,对外传播非遗、地理标志产品对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湖湘区域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湖南篇章有着重要意义。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将湖湘非遗、地标产品等资源融入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并联合教育、外事、统战等相关部门举办海外青少年来湘文化交流活动,来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湖湘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7月4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推广传播和交流合作处  戴佩芝

联系电话:0731-85286045,手机号码:13574116348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015号建议的答复

338212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