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通知公告

湖南省文化厅2015年绩效评估部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发表时间: 2015-12-15 16:59  

2015年,我厅在省绩效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严格绩效管理,强化责任分工,狠抓指标落实,通过全厅上下共同努力,绩效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全面小康推进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小康办部署要求和我厅在全面小康推进工作中担负的任务,为确保文化部门公共文化设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反映各地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厅积极谋划,认真部署。一是专门研发了《湖南省公共文化设施基础情况统计系统》,便于基层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二是召开了市州文广新局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各市州县市区按时间按要求完成数据收集、审核、上报工作;三是下发了《关于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公共文化设施情况统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区文化部门如何做好数据网上直报工作,并提出相关具体工作要求;四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我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统计工作,并按时向省统计局和省小康办报送汇总数据。


二、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传播

1.出台《2014-2020湖南舞台艺术创作规划》。组织专家对我省艺术创作工作进行规划,并于2015年3月17日向社会公布了《2014-2020湖南舞台艺术创作规划》,该规划对今后六年全省舞台艺术创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组织“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和“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按照年初部署,2015年我省各级艺术表演单位安排“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任务9460场,至11月底,全省已完成演出9836场,已经圆满完成全年演艺惠民任务。“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计划演出203场,到11月底,实际演出216场。


3.举办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经认真组织,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的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于2015年10月26日至11月20日在长沙、湘潭等地成功举办。举办了专业舞台艺术、专业美术、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创意共“四大板块”的文化艺术活动。共有36台大型剧目、82部新创小戏、139名歌唱选手、252个群众舞台艺术节目、48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1056件书法美术作品、近千件工艺美术创意作品以及5000多名演职人员等参加艺术节各项活动,直接参与群众逾120万人。本届艺术节充分展现了全省文化艺术事业新成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丰富新创剧目、创新活动形式、优化评奖机制、运用新媒体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4.为国有艺术院团配备113台流动舞台演出通勤车。为解决剧团下乡惠民演出过程中的服装道具、演职人员和行李运输、演员现场化妆等问题,我厅商省财政厅为全省113个基层国有剧团各配送通勤车1辆,共计113辆。10月15日下午,在长沙举行了流动舞台通勤车暨流动图书车配送仪式。至11月底,流动舞台演出通勤车全部配送到位。


三、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1.为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工作,经商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通信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2.根据文化部等四部委文件精神,为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减少人为的政策壁垒,结合我省实际,我厅联合省工商、公安、通信管理部门,于今年3月份下发了《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3.引导扶持一批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重点示范企业工作。一年来,通过下发工作方案、调整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召开会议部署等一系列工作,深入动员,明确任务和指标,至11月底,全省完成了2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重点示范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


4.为积极探索如何推动政府公共资源与社会市场资源的整合利用、融合发展,选取了部分试点企业进行试点,大力鼓励网吧充分利用自身的物理空间和网络资源,服务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优势,植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丰富消费人群结构。至11月底,已在全省35家上网服务场所开展植入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作。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湖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起草和呈报省委省政府工作。我厅于年初开始起草《实施意见》及附件《实施标准》,前后经过20余次修改,3次书面征求21个厅局意见,4次书面上报省政府,于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9月17日,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9月29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5〕39号)。此外,今年6月,省政府出台了湘政函〔2015〕99号文件,建立了由省文化厅牵头,22家单位组成的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2.组织开展全省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及确定第一批省级示范县(市、区)申报名单工作。我厅与省财政厅多次协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及标准,及时向省政府汇报相关情况。6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56号),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经过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市州人民政府推荐、省级专家组评审、征求相关厅局意见和我厅党组审定等程序,报省政府批准,正式确定宁乡县等14个县(市)区为湖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地。6月底,首批专项经费1400万已全部下拨到位。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10月28日,我厅收到《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15〕537号)后,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迅速部署,组织全省开展申报工作。至11月20日,完成各市州材料申报与收集,11月26日-12月2日,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经公示并提交厅领导研究决定后,向文化部申报我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组织市州完成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 7月2日,我厅印发通知,正式启动第四批省级项目申报工作。9月1日-10月31日,我厅组织人员对14个市州的全部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各项目保护单位对申报材料重新修改、完善,11月26日-12月2日,我厅组织专家委员会完成了对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评审工作。待评审结果公示后,提交厅党组和省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核,最后报省政府领导签署公布。


3.推进非遗“进校园”、“进市场”、“进演出”工作和开展“数字化记录保护”工作。“进校园”方面。与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创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的通知》,通过开展各类非遗活动、编纂非遗校本教材(读本)、开设非遗专业课程、强化非遗相关学术研究等方式,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先后有42个国家级项目、51个省级项目、47个市(州)级项目、64个县(区)级项目在全省近200所学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参与师生将近15万人。“进演出”方面。组织了湘西打溜子等项目赴悉尼等地参加2015年“欢乐春节”活动。组织了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等3个项目及5位传承人参加了第33届中国牡丹文化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9月-11月,组织湘绣、滩头木板年画、土家族织锦、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等54个项目,29为传承人参加了“第五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湘鄂赣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2015·长江流域非遗大展”、悉尼“神奇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一系列国内外重要非遗展示活动。“进市场”方面。组织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市场化论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出席,积极为湖南非遗的市场化献计献策;成功帮助43个项目入驻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协助挑选并组织40个非遗项目参加“2015年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与“互联网+”等新业态相结合,指导“湘绣”、“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等项目开展网上拍卖等业务,提高其市场化水平。“数字化记录保护”工作方面。完成了2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记录保护试点工作。


4.组织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展示展演活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于9月11日—9月20日举行,我省共组织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湘绣、土家族织锦、花溪榨笋制作技艺4个项目参展。组织了各市州前往观摩、学习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7篇。此次活动,我厅获得“太阳神鸟金奖组织工作奖”,3名传承人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六、文化产业发展

1.主办省第十三届文物(国际)博览会。省第十三届文物(国际)博览会于4月13日-19日在长沙成功举办。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的3000多名参展商参加,来自国内外的3万多藏家来长寻珍觅宝,开展了文物拍卖会、文物交流会、电子商务平台拍卖会、古代艺术品高端论坛、文物精品展览、魅力五彩·醴陵陶瓷专场拍卖会等六大主题活动,本届文博会参展商人数和展会面积均创新高,博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2.启动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认定工作。一是课题研究。委托省社会科学院启动了《湖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二是召开了全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望城特色古镇、醴陵瓷都、韶山红色文化等7个县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经验向全省推广。三是开展调研。分管厅领导多次带队赴怀化、湘西、郴州等地调研,拟定了《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认定办法》。四是出台政策。由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出台了《湖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管理办法》,明确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财政资助100万元,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财政扶持50万元。五是开展认定。12月初,我厅牵头,联合省文改办、省财政厅起草了认定工作有关文件通知,对有影响的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特色文化企业开展省级认定。


3.“港洽周”期间文化招商活动。6月1日,我厅会同省旅游局在香港举办2015年湖南(香港)投资贸易洽谈周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题招商暨湖南旅游推介会,湘西州永顺县双凤村等11个传统村落所在地的县区市政府,与香港摩尔金融有限公司等10家港粤企业,签订了《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得到各级领导、投资产业、宣传媒体及社会各界等的充分肯定,为我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索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七、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截至12月上旬,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3092万元,建设进度基本达到年度绩效评估指标要求。目前,混凝土主体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已完成,粗装修工程、幕墙与屋顶工程、电梯、暖通工程按计划年底前可完成。


八、老司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在老司城遗址博物馆建设、陈列展览、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全面建设完成后,9月29日,老司城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园。


九、推进湖南文化走出去

1.文化部“欢乐春节”演出活动。春节期间,我厅派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省杂技艺术剧院海外演出团、张家界魅力湘西艺术团4支团队,共95人远赴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保加利亚和捷克5个国家参加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辗转9个城市,演出27场,观众超过50万人,得到文化部和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2.组织米兰世博会有关展示展演活动。经认真挑选和审查,我厅选定了《水灵灵的洞庭湖》、《丽都益阳》、张家界民歌联唱等歌舞表演节目和文琴演奏、黑茶茶艺、石刻、湘绣刺绣等项目作为米兰世博会非遗现场展示节目。6月份,我厅派员赴米兰中国馆进行演出和展演的现场指挥和协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3.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年度合作项目。2月18日至24日,湖南民族乐团一行35人赴悉尼市音乐厅成功上演了《2015新春民族音乐会》,并参加悉尼市中国农历新年大巡游。9月18日,我厅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湘风楚韵——湖南文化季”活动在悉尼开幕,活动包括“梦幻湖南”动漫展、“神奇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美术生短期培训互访交流三大子活动。通过近三个月的文化交流,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湖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并赢得文化部的肯定,进一步提升了湖南文化工作在全国的地位。

相关阅读

湖南省文化厅2015年绩效评估部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03273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