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公共文化领域政策文件

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统筹发展的湖南实践

发表时间: 2021-07-19 15:56  

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统筹发展的湖南实践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府统筹、融合发展、创新引领、开放共享为思路,聚焦服务实效,创新模式机制,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统筹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以来,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从零到100%覆盖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我厅做法在2019中国文化馆年会作典型案例推介。2020年,“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平台建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成为湖南省三个上榜项目之一。

一、推进统筹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是统筹绘制一份“施工图”。为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紧贴人民群众需求和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要求,结合落实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研究编制全省公共数字文旅服务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全省公共文旅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工程,纳入省政府对市州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并明确分“三步走”(2018年省级平台上线运行、2019年遴选市(县)平台试点、2020年全省覆盖应用)的建设路径。截止2019年6月底,全省所有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的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综合平台投入使用,平台建设覆盖工程比预期提前1年半时间完成。

二是统筹铺就一张“服务网”。2018年12月,我厅主导研发、版权所有的“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分服务公众、业务管理两大版块,设置4大对外服务端口,推出8个特色服务栏目,搭载9个文旅服务业务管理子系统。按照能统则统、宜融则融的原则,以“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为中心,向上对接国家服务云平台,向下联通市州、县市区服务平台,横联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旅游景区,全省文旅公共服务“一网通”初步形成。这是“诗和远方”走在一起之后,全国首个上线提供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的省级平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仅新华社湖南频道单篇推文浏览量就为19.5万余人。

三是统筹建立一套“运行表”。为加强平台运行调度,我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平台应用推广的通知》,编制了平台建设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和绩效指标等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平台入驻、运行流程和监管标准。截止2021年7月,共发布信息资讯64228条,活动预告5383条,线上宣传推广省级活动190个,总页面浏览量达1137万余人次;入驻场馆2184家,网站平台注册用户222.9万余个;开展网络直播177次、观看1487.7万余人次,运营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基于省级平台的辐射效应,有效激活了全省公共文化场馆文化资源存量,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如,湖南图书馆的“数字阅读平台”上线开通一个多月,阅读量突破100万人次,目前全国已有100余家图书馆开通试用。长沙市111家图书馆总分馆,全面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和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

二、推进统筹发展的创新特点

一是探索“省厅管建+地方管联+场馆管用”新模式,统筹建设取得新突破。我厅注重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本着资源有效整合、集约节约的原则,为加快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公共数字文旅服务综合平台,迅速打通各地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数字服务通道,我们免费设计并提供了基本型综合平台,市州、县市区只需通过账号管理自己专属平台,各类公共服务场馆均可免费入驻。这一集约建设举措,既解决了快速覆盖、平台之间无缝对接的难题,又为市州、县市区节约研发经费3000余万元,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探索“政府监管+馆企合作+多元参与”新机制,运行管理取得新作为。在统筹发展全省公共文旅数字服务建设中,我们坚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导向关”。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确保“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平台作为公益惠民的根本属性不改变,我们固化资源内容审核、平台和服务终端管控等重要事项由版权所有单位把关制度,每个省级馆、市州、县市区均要求配备一名兼职联络员,建立健全纵向联动、横向参与的运行监测机制,真正使政府监管不流于形式。另一手抓“开放、绿色、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如,“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平台采取政府监管、馆企合作、专业团队运营的方式委托运行,有效解决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问题。同时,我们积极打破信息壁垒,鼓励吸引平台运营商、数字资源供应商、服务推广商等10余家省内外机构多方参与,为丰富公共文旅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

三是探索“文旅融合+数据分析+精准服务”新方式,优化服务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我们以公共数字化建设为带动,在推进公共文旅产品供给侧改革上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平台在短短半年内先后进行了3次大改版,搭载群众评价与反馈、群众满意度测评、公共文旅服务场馆可视化动态监管等系统,新增“畅游潇湘”等旅游服务版块;健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把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图书馆、文化馆(站)效能监测、文旅志愿服务管理、旅游厕所电子地图等数字化系统连接起来,运用“大数据”强化过程管理、日常监督等,这些实践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服务效能,促进了区域文旅服务一体化发展。株洲市图书馆创新公共文化定制化服务模式,率先采用身份证免押金借阅,建立了“中心馆+县级总馆+分馆+流通点+24小时智能书屋”的通借通还总分馆体系,常态化推出“你读书,我买单”和“E线送书”活动,建立第一座24小时智能书屋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建成基于整个株洲地区的智慧数据墙,推进多馆信息联动和共享共通,大大完善读者服务模式,极大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四是探索“政府少量投入+平台自身造血+文化振兴”新业态,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政府在公共文旅服务中起主导作用,但不是由政府包办。在当前各级财力对公共数字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各级公共文旅服务平台造血功能、实现良性运营,始终是我们在统筹建设中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形成了三种样式,为解决后续运营问题提供方案。一种是“零投入+政策扶持”样式,如“湖南公共文旅云”省级平台,立足省级财政对后续运营没有投入的实际,主管单位主要从政策引导、同等条件项目优先、宣传推介上等方面给予扶持,平台运营商主要通过将公共文旅互联网与文旅产业互联网、文旅消费互联网融合连接,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一种是“PPP模式+文旅体增值服务”样式,如“株洲文旅体云”市州级平台,深度整合政府及社会资源,全面融入各类文旅体增值服务,拓展与企业(如中国中车)和商业机构的服务联动,引入文体品牌、文创产品、非遗技艺的展示推广,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形成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平台注册会员达20多万,访客量超过1600万人次,场馆预定次数超过10万人次;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活动营收反哺”样式,如“慈利文旅云”县级平台,政府购买平台运营商的服务,支持运营商利用平台影响力,策划组织线上和线下公益赛事活动,通过招商、直播等手段,实现赛事营收,从而反脯平台的运营支出。2018年12月,慈利县举办湘鄂边老苏区第21届“贺龙杯”篮球友谊赛,通过平台运营,门票销售、商家赞助创收近10万元。

三、推进统筹发展的服务成效

一是进一步发挥数字服务的惠民效能。统筹全省数字服务网,建立全省公共文旅大数据中心。利用技术化手段,提取各平台数据报表,对全省文化场馆、各级文旅机构的出入馆数据以及服务效能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精准对接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同时,打造“网络全民艺术普及”、“网络书香湖南”、“百师千课联站进村”等一批特色数字惠民项目,真正实现惠民服务全天候。

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运行流程。在省级平台,启动中央厨房运营模式;以市州为单位,为各地搭建分运营中心,并辐射到各县市区平台。通过运营,确保全省数字服务网在平台、资源、服务方面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如,为做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绩效评价,依托省级平台研制线上信息报送与评估系统,将验收方式由实地验收改为无纸化网上评估模式,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统筹融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心、乡村文化振兴、文化精准脱贫等重大战略任务中去,将优质数字资源与服务下沉,不断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如,依托省级平台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程,采取线上直播、慕课教学、点单式培训等方式,既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又有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的覆盖面。

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统筹发展的湖南实践

199489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