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329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19-07-22 14:23  

谭明丽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大民间歌曲的传承保护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对地方民间歌曲的保护

2006年至2010年间,我厅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全省共走访传承人28424人次,调查项目数29162个,收集实物68610件,拍摄照片154664张,文字记录44705.55万字,基本摸清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家底。在此基础上,我省将地方民间歌曲纳入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现有桑植民歌等国家级传统音乐项目15个,韶山山歌等省级传统音乐项目25个。积极落实《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相关要求,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字化记录工程,已完成对3名70岁以上的传统音乐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和对26个省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工作,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储、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已形成超过3000分钟的非遗影像资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基层调研和挖掘整理力度,提高保护传承水平。

二、关于加大对地方民间歌曲的推广

一是构建了强大的非遗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涵盖了电视、纸媒、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四位一体”的非遗传播体系。与《湖南日报》《新湘评论》《长沙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合作,推出各类非遗专栏;在公交、地铁公共区域播放非遗短片、投放非遗公益广告;指导湖南经视、央广交通广播电台开办了《非遗湖南》《905演播室湘土湘韵·非遗在路上》两档非遗专栏节目,依托厅官方微信,开通了“微信扫一扫,非遗知识早知道”服务,向全社会推送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介绍;在重大非遗活动当中引入“直播”这一热门传播载体,让非遗传播更贴近年轻受众等等,基本形成了“时时闻非遗,处处有非遗”的传播格局。

二是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机关、企业、社区活动。2014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分中小学、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本科高等学校三类,对“非遗”进校园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文化部门要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指导中小学将‘非遗’内容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进行,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合理地进行‘非遗’的教育和传承。同时,我省近年累计开展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农村宣传推广1500余次,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推介优秀的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培养、优化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非遗传播力度,继续开展各类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农村活动。

三是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活动扩大影响2016年至今累计举办“非遗过大年”系列春节非遗活动超过1200场次,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全覆盖;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1600场次还举办了“走进非遗——湖南省传统工艺博览会”、“湘赣鄂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探访活动等特色活动40多次,指导各地开展非遗活动100余次,众多传统音乐类项目、民间歌曲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传播。今年,我厅将重点支持湘潭市举办“湘水同源文化同根”湖南山歌邀请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地方民间歌曲的传承弘扬。

    三、关于加大民间歌曲文化的研究结合新时代发展创作优秀作品

我厅每年从我省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参与民间音乐收集与创作、传播推广、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音乐品牌;加大音乐教育的推广普及力度,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联合高校音乐专业加大对湖湘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收集整理湖南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加大音乐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和推出一批具有湖湘民间特色的音乐节会、活动。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省音乐家协会、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就推进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进一步发展进行调研,通过组织采风活动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音乐作品。

感谢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

2019614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329号提案的答复

108026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