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78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0-06-30 09:43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78号提案的答复

金鑫委员:

您提出的《开放兴湘、振兴湖湘——关于湘西区域旅游发展对接粤港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对接

(一)强化顶层设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我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今年3月,印发实施《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促进区域旅游休闲康养联动,推动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对接,搭建面向大湾区旅游推介平台,推动粤港澳湘文旅康养项目合作,并明确相关任务省直部门责任分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港澳资金,2019年香港来湘投资109.8亿美元,是我省第一大外资来源地。2019年8月省发改委与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在长沙举办“一带一路,共创新思路”投资推广座谈会。省发改委联合省商务厅编印《湖南省201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共发布招商引资项目806个,将湘西区域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纳入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同时利用中非经贸博览会、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湘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积极推介湘西区域等地旅游产业,推进务实合作。2020年省发改委拟将湘西地区25个旅游项目纳入湖南省2020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项目总投资383.22亿元,重点打造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常德桃花源山水田园、湘西自治州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等四大旅游板块。今后,省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开展合作对接,推动湘西区域旅游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二)整合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深入开展精品线路建设。

省文旅厅积极支持整合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对接,积极对接省发改委,通过“送客入村”、“湘村客栈”等工作,策划大湘西旅游扶贫专线产品,搭建“游潇湘·玩转大湘西”信息化服务平台,集中展示推介大湘西特色村镇文化旅游的数字化资源,促进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中央、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资金申报推荐工作中,对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提供规划创意、对接推介、投资融资、专家咨询等方面指导和服务;对其符合相关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条件,并按规定程序申报的文化文旅游产业项目,省文旅厅将予以重点关注。2018年9月26日,为抢抓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贯通机遇,省文旅厅邀请香港知名旅行商来湘参加2018湖南国际旅游节,并组织实地踩线,举办湖南—香港高铁旅游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10条精品旅游产品线路,湘西的山水风光游、养生游、民族文化游等成为主打品牌线路。

为整合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文化生态旅游提质升级,省发改委会同省文旅厅牵头编制了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提出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构建大湘西地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重点建设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2015年来,省发改委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87亿元,重点支持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标志体系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区、自驾车营地、湘村客栈、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开发出一批旅游商品和演艺节目。组织开展精品线路上400余个行政村3000余人次村干部和部分景区民宿经营业主培训,帮助提高村官和旅游专干、景区及特色民宿业主的综合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大湘西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了人才队伍。组织中央驻湘主要新闻单位、省直主要媒体深入采访,推出中国最美侗乡等专题报道,利用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微信、文博会、旅博会、公交车、户外广告等载体,对精品线路及特色村镇,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推介活动,有效提升了精品线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组织省内外157家旅行社开展送客入村活动,2019年累计发团12854次,送客入村53.05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34.4万人次,粤港澳地区游客5.1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达32.92亿元,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下一步,省发改委将继续支持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程提质升级,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精品线路跨省联动。

二、关于引进旅游装备,进行产业对接

省商务厅积极抓住我省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利用2019年“港洽周”等重点招商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湘南湘西的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深圳举办的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洽谈周先进制造业合作推介会上,湘西等市州做了专题重点推介。作为我省旅游龙头张家界市尽管没有被国家列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商务厅仍然比照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关优惠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省商务厅将搭建各类招商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继续指导做好湘西区域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三月省商务厅新上线了“湖南招商云平台”,湘西、张家界等地要抢抓机遇,做好项目包装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发布洽谈一批好项目,多方式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文旅领军企业落地湘西区域。

省文旅厅通过中国湖南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暨文化旅游装备展,进一步提高展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吸引粤港澳地区客源来大湘西旅游。

(一)发展现状。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6个子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实力强大,为房车、游艇、轻型飞机、轨道观光等旅游装备制造提供了基础条件。湖南的“一车、一艇、一机”,在全国旅游装备制造领域已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为推动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大湘西旅游发展瓶颈,装备技术优势明显,应用空间巨大。

(二)规划引领。2019年为促进大湘西发展,省文旅厅对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为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在大湘西等拥有优良资源的旅游功能区,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为加快通景公路建设,建立现代化旅游交通体系,支持在我省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创新发展磁浮、云轨等新型交通旅游项目;为完善交通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旅游交通产品创新,支持磁浮旅游、低空旅游等旅游体验丰富的新产品。”同时积极协调,促进了磁浮旅游项目在凤凰落地,张家界磁浮项目也正在跟进。

(三)政策支持。2018年,我省组织提交了《中国旅游装备发展报告》,分析了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剖析了旅游装备发展战略和政策,为推动装备制造在文旅行业的场景应用和技术提升提供了指导和支撑。2019年,我省旅游装备参加了全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装备和应用场景连续在各省落地推广,亚光科技游艇、地球仓智能旅居等入选全国旅游装备TOP10。2020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强调要促进装备发展应用,旅游装备业发展作用和地位得到提升,旅游装备在消化工业过剩产能,培育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作用明显,还能带动旅游业向空中水下、山顶峡谷、江河湖泊拓展新空间、新业态,助力旅游万亿产业,实现装备创造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

结合文旅新业态和消费新热点,结合市场对游艇、低空飞行、索道缆车、游乐设施、户外运动等高端旅游装备需求,以张家界为龙头,支持张家界等大湘西地区对接装备产业转移、装备产品研发、装备场景应用,助推大湘西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文旅融合促进与农业、工业、科技、教育、体育、健康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装备的发展与应用,积极支持粤港澳有实力的文旅地产、旅游运营管理、旅游装备制造等企业落户大湘西。

三、关于加强行业管理,进行人才对接

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紧紧围绕提供优秀文化旅游产品这个中心环节,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坚持一手抓行业监管、一手抓服务引导,推动旅游行业法律意识、文明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自律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整体提高,构建起更加安全高效、舒适便捷、文明健康、繁荣有序的旅游环境。

省委组织部历来重视对粤港澳地区的人才引进和对接,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计划等多个人才工程中,加大对粤港澳地区人才的引进力度。2017年,省委组织部在实施的湖湘青年英才实施计划中,增设了包含文旅人才在内的文化创意项目,并对湘西地区持续倾斜。2019年,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等,在国内外开展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才企双向对接活动,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开展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对接服务活动,挖掘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团队。

下一步,省委组织部将进一步加大对粤港澳旅游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创新人才互通互动互流机制,加强湘西与粤港澳地区旅游人才的学习交流,畅通旅游人才流动渠道。

四、关于完善配套设施,进行交通对接

(一)着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通过着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大湘西地区借助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达30%以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便民实事之一。铁路方面,张吉怀、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渝怀铁路梅江至怀化段增建二线等铁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铜吉铁路已纳入我省今年新开工计划。目前,国家启动了新一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我们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运输需求、资金筹集等因素,统筹研究大湘西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线站位方案,力争尽可能扩大铁路建设受益面。民航方面,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推动下,湘西民用机场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同时我们申请安排了中央预算内资金、民航发展基金、省预算内资金共计11.28亿元支持该项目建设。另外,航线的拓展主要由地方政府会同机场管理等部门根据发展需要与航空公司进行协商确定,我们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公路方面,我省已打通了多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面取消了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同时今年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达所有县市区,大湘西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更为畅通。另外,为做好连通景区“最后一公里”的旅游公路建设,我们将继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我省项目的实施。为促进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及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省交通运输厅给予大湘西旅游产业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倾斜支持。

(二)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促进大湘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对接,提高大湘西景区“快进快出”交通功能

“十三五”期,省交通运输厅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重点,支持大湘西地区旅游及产业发展,构建贫困地区内外交通大通道,促进服务旅游景点及产业运输内联外通。规划建设新化—武冈、安乡—慈利、武冈—靖州、张家界—桑植、怀化—芷江、炉红山(湘鄂界)—慈利等19条高速公路,支持二级及以下的国省道新建或提质改造。至“十三五”末,大湘西地区将实现贫困地区所有县城30分钟上高速,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将接近90%。大湘西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将更加便捷,景区“快进快出”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

(三)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公路建设,打通通往景区“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我省A级及以上景区和未评级重要国省级景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十三五”我厅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旅游通景公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至“十三五”末,包括大湘西地区在内的全省所有重要景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将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十四五”期,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快大湘西地区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继续支持解决新增重点景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旅游路建设,坚持不懈推动和倾斜支持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大湘西与粤港澳地区产业进一步对接。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6月12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蔡璐   推广传播和交流合作处一级主任科员                 联系电话:85286008

联系地址:雨花区时代阳光大道238号A座   邮政编码:41011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78号提案的答复

1438635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