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31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1-08-25 09:50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31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省委等: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湘江长株潭段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促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由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湘潭市政府、株洲市政府办理,结合以上单位意见,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长株潭三市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整合的建议

近几年,长沙市、株洲、湘潭市委、市政府严抓重管,先后投入并用实了文物保护利用资金4亿余元,对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刘少奇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韶山毛泽东故居、齐白石故居、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长沙会战岳麓山抗战旧址群、株洲秋瑾故居、杨得志故居、东山书院旧址等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了修缮保护,进行了对外开放。目前共有开放的革命文物纪念馆20多家,25处文物保护单位辟有专题陈列室,先后建成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数个革命文物纪念园区;同时,革命文物宣传教育从“送出去”变为“引进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主动走入园区,接受革命教育。长沙、湘潭、株洲三市也加快了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是认真落实《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由湘潭市牵头,联合长沙市、株洲市对部分景点门票进行了调整,取消了6个景点门票、降低了3个景点的门票及相关服务价格,实现旅游同城同待遇,共享旅游一体化发展成果。开展旅游景区联合宣传,三地3A级景区实施联合打包宣传推介,在媒体或景点门口、城市进出口等醒目位置联合推介对方旅游景点、实现市场共拓、客源共享。二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三市联合开展了“光辉百年路 走红长株潭”红色文旅年系列活动,集中推介8条长株潭及湘赣边红色旅游路线,主要包括工农运动之旅、缅怀伟人之旅、伟人求学之旅、星火燎原之旅、璀璨将星之旅、红色圣地体验之旅、革命老区溯源之旅、红色文化传承之旅;对长株潭三市包括韶山旅游区、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苍坊旅游区、乌石旅游区、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杨开慧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园、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东山学院旧址、陈赓同志故居、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在内的12个重要红色景点进行推介。三是三市签订了《长株潭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协议》,通过搭建文化艺术交流机制、成立公共文化服务联盟、搭建景区交流合作桥梁、联合开发旅游产品线路、共同举办文旅推广活动、建立三市信息共享机制等,全方位开展合作,有效加强了三市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四是推出了长株潭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研学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长株潭重要A级景区、博物馆、科学技术馆等,并将长株潭精品旅游线路宣传折页投放至长株潭重点旅游景区(点)、星级宾馆等,且通过官网官微、电视台、日报等合作媒体进行广泛传播。五是三市联合筹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三高四新”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大型体育赛事系列活动,以体育赛事注入红色文化元素,助力长株潭红色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激发长株潭红色旅游消费动能。

二、关于加快湘江长株潭段洲岛建设的建议

株洲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湘江(株洲段)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13年11月,市政府编制并发布了《湘江株洲段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区域88公里,从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角度,明确了要将湘江(株洲段) 打造成一条集株洲城市文明廊道、都市时尚休闲走廊、锦绣湘江开发典范、乡村快乐休闲水廊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国际知名城市内河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2018年,编制并发布了《株洲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以及十三五、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将湘江(株洲段)打造成为“湘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带”。

近年来,株洲市按照规划的定位与要求,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进湘江株洲段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不断开发沿线的重点资源。目前,湘江(株洲段)流经的市区流域两岸已打造成了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两岸成熟的旅游资源集聚区,打造成美丽乡村与国家A级景区等近10个。下一步,株洲市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政策、资金等各项因素,按照规划稳步有序推进湘江株洲段洲岛的建设,推进三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湘潭市政府在《湘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中,布局了以拥江发展为导向,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中心沿江布局,形成沿江公共服务带;沿线串联主城区和九华副中心,同时链接昭山、竹埠港、岳塘、万楼等次级服务中心,打造驱动湘潭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带;串联各大核心功能片区,形成功能完备的宜居生活带、富有韵味的公共景观带、特色彰显的魅力文化带。并规划了涓水、涟水绿色产业经济带,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文化旅游,打造田园休闲走廊。立足湘潭“四区一地”的发展定位,把“一江两岸”风光带、河西十八总商业街、昭山示范区串连成片,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湘潭文化产业发展,开展了“湘江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并将其列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

三、关于推进两岸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持续保护利用的建议

针对提案提出的“建议以岳麓山后山区域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湘江两岸长株潭段重点山体、林地的综合整治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将积极给与支持。请相关地方政府按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的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省生态环境厅将根据资金和项目储备情况给予支持,推动相关区域综合整治。也建议相关地方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多措并举筹措资金,积极创新治理模式,通过第三方治理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严格落实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指示,严把湘江长株潭段环境准入关,以“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为抓手,落实环境管控要求,促进长株潭地区绿色发展。

省自然资源厅将在长株潭都市圈国土空间专项规划、长株潭中央公园规划中积极对接湘江长株潭段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对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风貌引导。

四、关于加强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的建议

省自然资源厅、省文物局,长沙、株洲、湘潭三地政府高度重视湘江长株潭段两岸历史古迹的深度挖掘与保护工作方面。目前,湘江长株潭两岸初步建成了三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并实现了对外开放。依托汉代长沙王陵墓群谷山片区建设的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已完成桃花岭汉墓环境整治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争取早日对游客开放,发挥其功能,此外,提案中提到的天马山墓群、王陵公园(即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咸嘉湖片区)均实施了原址保护或展示。完成一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程。仅十三五以来,长沙、株洲、湘潭市本级累计投入近几亿元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组织完成了曾国藩墓、张浚(张栻)墓、开福寺、湘雅医院早期建筑、桃树湾刘氏大屋、醴陵窑文物保护第一期、北五省会馆、湘潭文庙、江西会馆、鲁班殿、昭山古蹬道、朱亭古码头群、湘宝(窑湾)汽车站、望衡亭、胡安国、胡宏墓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工程。在开展了文化资源挖掘工作方面,启动了长沙历史文明探源工程。为深入挖掘长沙市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长沙市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文物研究工作,十三五以来,长沙市属文博机构完成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文物保护与利用相关专著45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83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4项,《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长沙考古文存》,沩水流域、浏阳河流域考古专项调查,浏阳古港镇古城遗址专项调查等成果获业内高度评价。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考古工作的讲话精神,提升全市考古工作水平,进一步厘清长沙历史进程,长沙于2020年启动了长沙文明探源工程,目前已初步取得进展。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依据《自然资源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把我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引导划定各级管控范围线。对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保护单位在严格落实保护监督基础上,促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感谢您对湖南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16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叶小玲    资源开发处四级调研员

联系电话:85286099

联系地址:雨花区时代阳光大道238号A座   邮政编码:41011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31号提案的答复

224705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