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22号提案的答 复

发表时间: 2023-08-28 15:5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22号提案的

答    复

黄柏禹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乡村产业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旅、商旅等业态融合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鼓励全省各地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农文旅有机融合发展的文旅特色小镇,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2022年,全省23家文旅特色小镇克服疫情影响,着力培育发展文旅产业,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吸纳就业18万人,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为县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今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申报工作。长沙市浏阳市等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荐对象,湘潭韶山市等作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荐对象上报国家文旅部。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积极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在规划上,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等。在平台上,争取国家认定我省14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相关示范园依托特色优势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在项目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环境。

省农业农村厅按照“加工主导、品牌引领、科技支撑、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聚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2022年,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43万亿元,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种植业方面以支持品种改良及低产园改造为重点,养殖业方面以支持标准化养殖为重点,集中打造了一批绿色精细高效生产基地,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二是打造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培育了“湘江源”等6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湘赣红”等5个片区品牌、20个“一县一特”特色品牌、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了品牌矩阵体系。三是创建了一批三产融合发展载体。着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为支撑,建设了一批以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四是整合了一批项目资金。按照项目资金向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核心区倾斜,进行精准扶持的原则,整合安排项目资金重点扶持,2022年共投入64亿元用于支持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从2022年开始,省农业农村厅以全省首届旅发大会为契机,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倾斜政策、资金推进农旅融合,指导部分市县以地方旅发大会为载体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全省休闲农业实现营收493亿元,接待游客2.15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和4.5%,为拉动消费、促农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省乡村振兴局大力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项目。一是联合省发改委印发了《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湘振局发〔2021〕18号),明确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上给予支持,加强农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等。二是加强推进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在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费用补贴政策,支持农业品牌创建,突出“两茶两油两菜”(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湖南茶油、湖南菜籽油、“湘江源”蔬菜、湖南辣椒)6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和“茛山脐橙”等5个片区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品质提升,支持脱贫县建设“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三是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湘农联〔2022〕61号),明确提出以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流动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科学布局、合理选址,建设公共厕所,指导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文旅产业发〔2022〕33号)指出,要遵循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原则,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着力承办好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动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探索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继续开展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促进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商品购物、文化展演、民俗体验、标识标牌、信息咨询、安全救援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

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加强全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新业态培育方面的指导,促进乡村发展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体育旅游、低空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旅游、自驾车房车等新型旅游+业态,重点推动旅游演艺、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推出一批水上旅游、生态步道、中医药养生旅游等新业态基地。深入实施《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评定设立10个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示范点,创建60个非遗工坊、村镇、街区示范点,推出一批“非遗+旅游”融合典型案例。做好农产品文创产品开发,充分发挥互联网电商平台优势,促进非遗产品销售,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推进湘菜、湘茶、湘酒、湘瓷、湘绣、湘戏等与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相结合。

三是强化宣传营销推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贯彻实施《意见》 加快文旅复苏 打造五张名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文旅产业生态联盟,加快建设以“五张名片”为支撑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核心产品体系。办好“周游三湘,嗨购湖南”湖南文旅消费季、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支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其中2023年重点支持1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10个乡村旅游精品营地、3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10个乡村旅游精品廊道)工程建设。评定推出6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继续推进“湘江源”等6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湘赣红”等5个片区品牌以及20个“一县一特”特色品牌建设,把农旅融合产品品牌纳入全省“三湘四水、相约湖南”品牌体系之中,并利用省级平台加强品牌推广传播。

四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单位的沟通衔接,形成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规划方面,着重抓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落实见效,落实《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等规划要求,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特色小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加强农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等建设;指导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厕所建设管理。项目方面,争取国家认定我省14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相关示范园依托特色优势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指导各地区建好乡村建设项目库,继续加强对产业项目的指导,支持各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民族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政策方面,将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软硬件布局,解决用地等瓶颈制约,有序有效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也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形成部门合力指导支持农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感谢您对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10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李新桥  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

联系电话:0731-85286070  15388096956

联系地址:雨花区时代阳光大道238号A座   邮政编码:41011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22号提案的答 复

294706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