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75号提案的答 复

发表时间: 2023-08-28 15:57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75号提案的

答 复

曾雪封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湖南“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我厅答复意见如下:

一、关于加强非遗传承人的数字素养培训辅导。近年来,我厅联合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抖音等全国电商平台,连续三届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湖南非遗购物节,带动非遗企业、老字号、传承人全面进军电商领域,非遗传承人的数字素养大大提升。2020年在常德桃花源景区举办的“湖南首届非遗购物节暨网红直播带货大

赛”上,依托淘宝、拼多多、京东开设“湖南非遗馆”,为全省152家扶贫就业工坊、139个非遗项目、259名传承人提供产品展示展销专业服务,50余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活动传播总曝光量超过4亿,带动非遗产品销售成交额超6千万元,相关做法两次在全国视频会上做典型介绍,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平台进行专访。2021年,在长沙举办了湖南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培训班,重点培训网店开办、新媒体传播,共365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参加培训,进一步开拓传承人数字传播的眼界思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全省各市州积极开展线上非遗类培训,累计21505人参与。“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非遗法规、非遗基础知识、战疫作品展共179期,以丰富多彩又接地气的方式宣传湖南非遗保护成果。积极推荐非遗传承人参与“微博#非遗公开课#”视频授课、微博互动,推出湘绣、滩头年画、金杵面塑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课程,让网友足不出户、指尖轻点学习湖南非遗技艺,短短一个月“微博#非遗公开课#”的微博子话题#非遗看湖南#阅读量近22万,更多非遗传承人数字素养得以提升。下一步,我厅将推动加强非遗传承人的数字素养培训辅导。

二、关于推动数字播机构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和深度。着力打造涵盖电视、纸媒、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四位一体”的非遗传播矩阵,与北京字节跳动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全国首个进驻抖音的省级非遗行政部门,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在抖音传播覆盖率超过86.7%;与湖南经视、中国交通广播合作推出《非遗湖南》《非遗在路上》专栏,累计播出节目320期;疫情期间推出“在云上·湘遇非遗”“非遗公开课”“云上学艺”“云上拾遗”专栏,深受网友欢迎;发布《芙蓉国里 ·湘遇非遗》宣传片,在湖南经视《经视·观察》栏目策划推出以“非遗焕新”为主题的《非遗旅游火起来》《非遗跨界潮起来》《非遗传承活起来》三期特别节目,广泛宣传非遗助力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赋能研学旅行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成果。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推动全省非遗传播,基本形成“时时闻非遗、处处有非遗”的传播格局。

三、关于打造非遗新兴传播形态的示范案例。今年3月14日,抖音“非遗主播沙龙”湖南站在湖南大剧院举行。据介绍,过去一年,湖南省内非遗类抖音直播累计超过15万场,观看人次超6.4亿。1.7万名湖南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累计开播时长超293万小时,其中62%主播获得打赏收入,打赏金额同比增长53%。近年来,在直播间听三湘戏曲、赏四水器乐,已经成为不少网友的爱好。数据显示,“00后”点赞数前三名的表演艺术类非遗内容是湖南花鼓戏、古筝、相声。2022年9月,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成立了@长沙花鼓戏 抖音号,第一场直播就收获了350余万观众,是其去年一年线下演出观众人数总和的 70倍,并收获过万元的直播打赏,演员们均表示看到了花鼓戏更大的可能,除了用直播打赏的收入弥补线下票房之外,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还设想在直播间进行带货,助力乡村振兴。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在抖音的传播案例,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联合抖音发布的《非遗地方志——直播打赏助力非遗传播研究报告》。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关于通报2023年春节期间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有关情况的函》,湖南抖音、快手平台视频投稿量全国排名第三,湘西文旅(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抖音播放量全国排名第三,并点名表扬我省举办的“春暖大匠院·欢乐非遗年”湖南非遗新春集市活动。下一步,我厅将打造更多非遗新兴传播示范案例。

四、关于构建非遗数字资源共享平台。2020年7月我厅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深入挖掘整合全省非遗资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运用VR全景技术,将线下展会送达云端,在全国率先创建云上湖南非遗馆,集管理、展示、销售为一体,与京东湖南非遗商城云上互通,一展一销相辅相成,游客可边逛边买,畅享多彩非遗,带动文旅消费,助力脱贫攻坚。以“云上拾遗路守护潇湘情”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湖南传统手工艺网上博览会,汇集71项非遗、61位代表性传承人、5所研培院校和4个生产性保护基地,近180种非遗产品入驻京东湖南非遗商城,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方位、多角度诠释湖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当前,我厅正在依托智慧文旅系统建设湖南非遗综合管理平台,下一步将完成非遗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构建。

另外,湖南省广播电视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抓好规划,引导重点企业在节目创作中融入湖南“非遗”文化元素。湖南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凝聚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湖南“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和推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引导全省重点节目制作机构深挖湖南“非遗”文化资源,创作讲好湖南非遗文化故事、制作展现湖南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节目。芒果TV创作播出的《这十年》《石榴花开》等节目,重点推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族的民歌、鼓舞、苗绣,展示了非遗传承人保护传扬非遗文化的努力和成果;《湖湘文化入画来》《雕琢岁月》等节目,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等非遗手工艺,潜移默化地传递了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心系天下的精神特质。一墨文化创作的电视剧《书堂少年》,讲述了“楷圣”欧阳询的成长故事,在展示书堂少年笔墨之下的国风之美的同时,弘扬了优秀的非遗文化——中国书法,为学习书法的青少年树立了榜样。

二、组织推优,引领湖南“非遗”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组织参与国家广电总局创新推优、举办湖南省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引领激励我省“非遗”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近年来,《国宝皆可潮》《蜡染湘西》《嗦哝·花亘》《寂寨》等多件作品获得了总局的表彰奖励。自2016年起,我局联合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了湖南省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聚焦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号召全省各有关行业创作更多带有鲜明湖湘特色、展示湖南“非遗”文化的网络视听原创精品节目。七年来,共有近3500多件作品参与大赛,扶持奖励了近800件原创优秀作品,推出了《湘丝云渡》《非遗潮长沙》《湖湘风物之安化黑茶》《湖南的“刘海哥”何冬保》等优秀“非遗”文化作品,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快“走出去”,提升湖南“非遗”文化精品的传播力度。利用湖南文化和媒体传播的特色优势,积极引导我省优质内容、优秀平台走出去,推动将《书堂少年》《这十年》等湖南“非遗”文化精品节目在湖南国际频道、芒果TV国际APP聚合播出,讲好湖南故事,传播好湖南声音,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中华文明交流贡献湖南力量,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展现湖南作为。

中共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会办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办结合职能职责,联合相关部门在“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一是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非遗云展馆,启动湖南戏剧云平台建设,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行动,联合商业平台策划打造线上“云舞台”,推动“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上云上网。二是推动“非遗”文化网上传播。连续举办11届网络文化节,让“非遗”等传统文化登上湖湘好网民新风大典舞台,在文旅推广活动中植入“非遗”文化元素,联合省内重点媒体网站、新媒体矩阵推动“非遗”文化网上传播,探讨通过直播等新媒介向大众普及、宣传、传播“非遗”文化的新路径,让更多优秀“非遗”文化出圈吸粉。三是培养扶持“非遗”主播。联合商业平台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举办“非遗主播沙龙·湖南站”活动,挖掘传播“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流量主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流量扶持,帮助成长发展,提振网络主播传播推广“非遗”文化的信心。

下一步,针对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办将进一步开展调研,做好结合文章,积极推动我省“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一方面继续推动“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继续联合重点网站和商业平台拓展数字化传播平台,通过视频、短视频和具有创新意识的自媒体渠道,将“非遗”文化搬上互联网。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非遗”文化网上传播。将“非遗”文化元素植入湖南省第十二届网络文化节活动和网络文明创建活动,鼓励将“非遗”文化融入短视频、动漫、H5等网络传播作品中,继续扶持鼓励网络主播积极传播我省优秀“非遗”文化。

感谢你们对湖南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29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陈跃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0731-85286038  手机号:15675889999

联系地址:雨花区时代阳光大道238号A座  邮政编码:41011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75号提案的答 复

294706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