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617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 2025-10-09 16:37  

民建省委会:

贵会提出的《做好“四个协同”文章 推进湖南生态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综合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的会办意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协同推进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生态资源合理开发

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的通知》文件要求示,我厅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用地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规划已省政府同意后正式印发,规划围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出我省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用地国土空间的总体发展战略,对重点发展区域、重点轴线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总量指标进行科学测算,支撑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加快推动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今年我厅已开展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主要对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历史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购品(文创产品)、人文活动、红色旅游九大类资源开展普查,通过普查摸清全省生态旅游资源底数,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我厅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建议稿》编制工作,按文化和旅游部和省委宣传部要求,编制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建议稿》后,我厅组织召开成果论证会,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按照反馈意见修改后形成送审稿,并报省委宣传部审定后,形成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建议稿》并报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召开长江沿线各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调度会,我厅根据会议精神迅速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3月份下旬形成规划成果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审定,4月底资源开发司复函对我省规划提出意见,编制单位按资源开发司复函要求对规划进行认真修改,5月底形成已形成成果,近期将举办规划评审会,评审通过修改完善后尽快贯彻落实。去年我厅组织专家进行绿色旅游专题调研,初步构建绿色标准化建设体系,待文化和旅游部下发相关文件后,我省再进一步安排和部署绿色旅游工作。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国际生态旅游合作项目,支持创建了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指导湘西十八洞村成功创建、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录。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实施细则》,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集体土地、公房和厂房,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工具,鼓励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要求前提下,鼓励优先利用乡镇(村)闲置土地、废弃工矿地等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项目,拓宽用地保障渠道。如,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限开区积极发展观光农场、都市农庄、园艺博览等生态旅游产业,给当地村民增加三产收入。鼓励探索通过出租等形式,将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用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如浏阳市大围山镇泥坞村引入民宿、开发旅游,发展民宿、餐饮、峡谷漂流、研学等产业,既修缮提升了农民居住条件,又通过经营民宿等为农民增收,大围山村80%家庭吃上“旅游饭”。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积极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小快变大块”,鼓励生态旅游产业采用入市模式发展。如慈利县俏湘西土家铺子、郴州福源民宿等项目,充分利用入市政策,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成为行业精品。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生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降低生态旅游用地成本。全力支持生态旅游项目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强化要素保障,推动生态旅游用地“应保尽保”。近来年,已支持安化茶旅、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无二冲茶旅文融合、龙山八面山等项目完成用地审批,项目进展较好。

二、关于协同推进生态旅游的跨区域合作与差异化竞争

近年来,我厅积极联合各相关部门充分挖掘湖南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潜力,持续擦亮湖南生态旅游品牌,积极促成生态旅游跨区域合作、多业态发展,探索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双赢路径。坚持保护性开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同时,积极推动湖南生态文旅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串联景区景点,推进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聚焦湖南特色资源、传统美食、历史人文等,从省级层面支持打造生态旅游共同体,依托生态资源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推出差异化新业态,构建生态旅游与多业态融合发展格局。一是推动生态文旅出圈出彩。2024年,湖南生态旅游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为重要抓手,推动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产业并举,市场异彩纷呈,产业培育成绩喜人,丰富的旅游体验让湖南正成为八方游客向往的生态旅游地。2024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96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4.63%,旅游综合收入攀升至1761.04亿元,同比增长1.73%,在全省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创了文旅业发展新局面。二是激活生态文旅市场潜力。以节为媒、以节促游,组织举办湖南生态旅游季系列活动,宣传推广效果显著。借助贯穿全年的节会、文旅活动,全方位展现湖湘生态独特魅力,进一步开拓市场、吸引游客、促进消费。据统计,我省2024年“官方推荐”生态旅游活动16场次,吸引游客2.96亿人次。今年以“三湘四水·自然之美”为主题,全省上下联动,按照不同季节特色,配套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色”“冬赏雪”系列推介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让游客在赏花赏叶、游山玩水中沉浸式体验湖南生态旅游资源的丰富和美好,持续引燃我省生态旅游市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资源、客源、产品、地域特色等要素,作为4x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优势产业”全力推进,继续指导举办湖南生态旅游节系列特色推广活动,支持深入挖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湖南生态旅游事业,真正让湖南生态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助力湖南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标准推进生态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彰显文旅魅力、释放文旅市场活力,营造大宣传、大推介、大发展浓厚氛围;把“游客喜爱度”当作“核心竞争力”,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打造生态文旅特色品牌,助力生态文旅IP出圈带动经济增长。

三、关于协同推进生态旅游+文化、体育、研学等多业态发展

我厅高度重视生态旅游+文化、体育、研学等多业态发展工作,按照《湖南省实施“七大攻坚”总体方案》和《湖南省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构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链图谱,科学梳理产业倍增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形成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清单,加快强链、延链、建链、升链工作。按照《2025年湖南提振文旅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坚持全面发力、全年发力、全产业链发力相结合,牵头组织一系列文旅消费活动,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激化文旅消费活力,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扩大文旅消费规模,举办了“潮起潇湘、相约湖南”春季赏花、夏季“湖南避暑康养季活动”、秋季赏叶消费季、冬季珍稀温泉消费季四场活动。重点支持6家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和20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系列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创新举办美食消费节、非遗体验游消费、文化旅游商品大赛、湘韵湖南亲子行促消费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旅游+”和“+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创意、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先进制造、生物科技、航空航天、体育旅游、研学旅行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产业新增长点,新增100余个文旅沉浸式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做好文旅新业态项目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创新举办首届和第二届“新花YOUNG”青年主理人友好发展活动,培育一批湖南旅游主理人,助力传统景区景点引流升级。继续指导支持浏阳市、南岳区、平江县(跨区域)、株洲炎陵县、湘西凤凰县等创建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建设,开展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等遴选建设工作,积极推进23家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创新发展,探索富有湖南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和机制。积极指导工业、农业、文旅主导型等县市区大力发展县域特色文旅产业。

按照湖南省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全力配合推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加强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策划申报,积极筹划中国(马栏山)数字文旅产业大会。重点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大模型、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赋能文博、赋能演艺、赋能非遗,推进湘绣、湘瓷、烟花数字化升级。指导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天心、昭山等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新发展。指导草花互动等1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内容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旅游演艺、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动漫游戏产业全年产值增加8%以上。按照谋划一批、发布一批、招商一批、推进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统筹谋划指导全省文旅项目,编制《旅发大会观摩项目》《全省在建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手册,按照文化、体育、研学、科技融合、文旅新业态、旅游基础设施及提质升级、高品质住宿、文博非遗和旅居康养等类别编制《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文旅项目招商手册》。构建文旅大招商工作格局,联合省商务厅等部门,策划包装一批战略招商引资项目,构建部门协同配合的招商联动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湖南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结合职能职责,积极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8.6%,位于全国前列,中部第一;湘资沅澧四水干流监测断面连续五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张家界、永州、怀化3个市进入全国水环境质量前30名。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6.1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降低 0.8%;优良天数比例为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湖南靓丽新名片,为全省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关于协同推进智慧旅游设施扩容与软配套服务提质

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信号

升格三湘强网”专项行动,对包括文旅景区等 8 大类重点场景信号覆盖情况进行摸底,对信号不符合相应标准的,纳入需求清单,并同步纳入信号升格行动,提升网络覆盖质量。截止目前,累计建成5G基站17.6万个,4A级以上景区5G覆盖率达100%。全省总算力超10000PF,其中智能算力增长227%,超算算力居全国第三。湖南电信以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为核心引擎,依托天翼云全域算力与智能化运营能力,为全球游客开启“AI+文旅”新纪元,重塑智慧旅游标杆体验。二、加强试点项目培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推荐遴选工作,湖南博物院、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一念·辛追梦”马王堆主题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张家界智慧旅游”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首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项目综合多项信息化应用,包含一个中台、五大应用系统。一个中台即大数据中台,五大应用系统包括“一机游”“一屏管”“一码行”“一机看”“商户管理系统”五大板块,大大提升了张家界文旅智慧化水平。下一步,我厅将积极吸纳委员的建议,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信号升格三湘强网”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网络信号覆盖质量。同时与工信部保持对接,及时掌握国家关于智慧旅游政策动态,争取培育更多国家级智慧旅游示范项目。我省生态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公园、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景区等各类自然遗产。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十四五”以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2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78.6亿元,支持148个自然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建设。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区域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项目积极给予资金支持。

感谢贵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6月10日



联系人姓名、职务:徐聪  资源开发处一级主任科员

联系电话:0731-85286099  手机号码:13787086366

联系地址:雨花区时代阳光大道238号A座  邮政编码:410111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617号提案的答复

338213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