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旅事业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展演综述

发表时间: 2021-11-22 15:16  

2021年10月18日晚,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复排传统经典戏曲剧目和新创小戏展演在益阳大剧院启动。首先展演的是复排传统经典戏曲剧目,自10月26日至28日,本届艺术节新创小戏展演开始。新创小戏以现实题材为主,剧目短小精悍,其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强。现实题材小戏创作是湖南戏剧的显著特色、传统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现代小戏是湖南戏剧的重要收获和“亮点”。十八大以来现代小戏强势回归,一批描写改革开放社会新现象、新风尚、新人物的作品应运而生,秉承乡土气息浓郁,人物鲜活生动,风格轻松幽默的传统,这些作品真切、生动、及时地反映了新时代湖南广大人民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面貌。10月26日下午在益阳清溪剧院新创小戏展演开始,从26日至28日3天,分五个场次,每场5个,共有25个小戏作品上演,让益阳观众和来自全省各地的观摩者大饱眼福,享受了一场场戏剧盛宴。对艺术节新创现实题材小戏的丰硕成果,崛起繁荣期的湖南现实题材小戏创作,多位艺术家、评论家全程观摩,多方交流,集中大家的思考与分析,综述如下。


一、整体印象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展演普遍得到评论专家的好评。很多剧目技巧十分娴熟,对人物刻画生动、有个性,思想内涵深刻,舞台呈现完整、有意趣,简洁漂亮,融入了现代性观照。戏剧写的是人情、人性,没有这些作为支撑,道理单摆浮搁在那儿,观众就不入戏,拉近了以后,人物和观众建立了人情关系,道理就容易接受了。

近些年,一些电视节目、商业演出中的小戏小品或短视频等往往是段子拼接、一味搞笑,创作空间就会变窄,陷入套路,真正塑造人物、有戏剧性的小戏小品并不多见,能通过观看完整故事,在戏剧的起承转合中了解剧种特点,感受艺术的熏陶与娱乐,欣赏这些专业的小型剧目是很好的途径。创作者思路宽阔,题材广泛,为“戏剧之美”,不断修改,有的经过长期的演出打磨,锤炼成熟。它们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作品在演出中完善,下基层演出的很多,在戏剧普及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届艺术节新创现实题材小戏展演的剧目在创作观念上有了大的突破。创作观念的进步与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是个很突出的特点。戏剧创作观念的突破,首先是要以现代戏剧观念与艺术理论观照题材,以现代视角透视生活,具有把握时代特征的思想力量;其次是以独特视角开掘题材。新时代的创作,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用独特视角审视生活,做出了具有把握最强音、寻求时代风貌意义的阐释;再就是以独特方式展开叙述,结合技术与观念的进步,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语言与艺术技巧。成熟的、专业的编、导、演等创作队伍,精益求精给观众呈现了时代性、艺术性都很出色的剧目。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体裁、题材的丰富多元。湖南戏剧的繁荣,主要体现题材丰富在现代戏作为传统强项的优势发挥上。题材类型多样的小型剧目的创作最为突出。本届艺术节展演的25个新创小剧目,没有古代题材的剧目,全部是现实题材,其中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占百分之四十,包括《夜宿梨山》《部长吃笋》《大姐》《不负青春》《若兰》《五十块银圆》《青青马桑树》《苗寨五星红》《借条》《小戏迷田汉》。为建党百年庆典之年的湖南艺术节增色不少。另外有应对新冠病毒的肆虐的抗疫题材、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题材、基层社区治理题材、反腐题材、以及留守儿童、敬老尊老等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等题材,内容丰富,题材多元,充分发挥了戏剧的宣传功能与“美教化,正人伦”的寓教作用,又达到了娱乐与审美的有机结合。在戏剧类型与体裁上,有各种地方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等多种戏剧类型。以戏曲大类为主,各地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新时期湖南戏剧的繁荣崛起,依托的是一支健全成熟的创作队伍。创作力量的整体崛起,很多以前没有冒出的新人不断涌现。剧目创作由年轻人担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以全国知名的老一辈戏剧家牵头引领,带动中青年戏剧家的创作与成长。创作队伍的文化积淀和观念视野不断提升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必将继续泼洒才情、大显身手。

图片

二、各场情况

25个小剧目分成5场演出,因为疫情原因,有两个剧目没有到现场演出,采取的是网络线上展演的形式。

第一场:

《初心》《夜宿梨山》《部长吃笋》《大姐》《不负青春》五个剧目,除《初心》是抗疫题材外,其他四个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初心》与《夜宿梨山》的剧种是湘剧,其他三个剧目是花鼓戏、花灯戏。

《初心》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主要讲述了护师杏花与未婚夫谭舟的婚礼故事。两人本应在正月初六举行婚礼,但因武汉暴发疫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杏花申请支援抗疫,婚礼有期似无期。按照风俗,次年结婚的儿媳妇,必须于今年除夕到婆家一起吃年夜饭。面对这一冲突,十七年前与丈夫一起赴广州抗击非典的婆婆谭姨,想起抗击非典牺牲的丈夫,毅然决定把年夜饭改为结婚宴和饯行酒,并让儿子与儿媳一同前去抗疫。《初心》全剧融夫妻情、母子情、家国情于一体,彰显了为抗疫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初心。

《夜宿梨山》由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根据1934年8月18日红军长征先遣队路过桂阳县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而创作。此剧讲述了红军夜宿梨园,秋毫无犯,感动了梨园主人吴菊花。吴菊花大儿子湘南起义参加农军上了井冈山,现在红军队伍经过时,毅然又要小儿子也参加红军,为穷人打江山谋幸福。正如毛主席所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红色赞歌。

《部长吃笋》是由平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创作的花灯戏小戏,讲述平江籍老部长喻杰主动退出领导岗位回到家乡,带领群众齐力建设家乡。1970年代初,喻部长就号召乡亲们封山育林,怎料儿子儿媳却“顶风作案”,挖笋做菜,于是剧情围绕“破案、教子、处罚”的脉络环环入扣、展开,为观众星现了一个生动的护林故事,突出了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时代主题。

《大姐》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创作演出,故事发生在刚解放的北京街头,通过时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的勤务员张实不开小车,而骑着一辆旧单车长街买菜的故事以及造成的误会,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不搞特权,不搞特殊,处处想着国家,装着人民的高尚品质

《不负青春》由衡山县花鼓戏剧团创作演出。该剧讲述了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在衡阳第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发动抵制日货的学生运动时与青年陈芬相识,一起与克扣学生伙食费的校董事会斗智斗勇,发动群众斗争、学生运动,最终并肩走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武装革命斗争之路的故事。

第二场:

本场题材类型丰富,剧种多样。《崖边》《若兰》《敬老院风波》《出发之前》《余热》有歌剧、音乐剧、花鼓戏、常德汉剧。题材涉及反腐、革命、乡村振兴养老、抗疫、社区治理发挥余热等。

小歌剧《崖边》由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创作演出,以一名纪委干部为代表,通过其情系百姓,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及时让老同学悬崖勒马,坦白交代,最终还给了人民群众一片朗朗晴天。剧中“何为公来何为私?谁是主来谁是仆?”的有力质问,直击人心。敲响了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于纵容害人”的警钟。对我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开展党内党风整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音乐剧《若兰》由耒阳市文化馆艺术团创作演出,以大革命时代耒阳早期革命家伍若兰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牺牲的英雄故事为历史背景,讲述伍若兰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在大革命时期,朱德在耒阳相遇伍若兰,两人相知相爱,为了共同的革命信仰,一起奔赴井冈山革命的英雄事迹,以及伍若兰牺牲时英勇感人的情节,对伍若兰整个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还原了大革命时期先烈们的革命风采。

花鼓戏《敬老院风波》由永兴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村乘乡村振兴的春风准备以夏荷家为试点,打造精品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为了打消“女儿”夏荷的顾虑,让其心无旁骛创业,瘫痪多年的王奶奶瞒着夏荷跑到乡里新建的敬老院准备住下来。护工小菊正要领着王奶奶去办入住手续,被匆匆赶来的夏荷阻止。围绕王奶奶究竟是不是五保户、该不该住敬老院的问题,三人发生了争执。不明真相的小菊责备夏荷不孝,但当弄明白王奶奶和夏荷是一对特殊的母女关系,原来老人早年照顾了父母双亡的夏荷,后来夏荷又辞工赡养中风瘫痪的老人,小菊听完后表示要接过爱的接力棒精心看护王奶奶。弥足珍贵的人间真爱在不同姓氏、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人中得以继续传承、接力。

常德汉剧《出发之前》由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春节前后江汉地区疫情危机,各地医护工作者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中央高度重视,号召全国各省向江汉支援物资设备、医护人员。湖南某医院成立了一支志愿者医护队,由肖护士长带队,紧急驰援武汉,新婚不久的护士黄欣也自愿参加其中,新郎郑米玛面对蜜月未满的护士新娘黄欣,希望阻止,然而黄欣她妈一段肺腑之言,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行动,从而引出了一段抗疫背后的感人故事。深刻表现了在抗疫防疫的严峻形势下,冲上前线的医护人员及广大民众抛小家为国家,不顾生死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描绘了大后方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壮美画卷。

花鼓小戏《余热》由资兴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该剧以小喜剧的形式,在轻松明快的节奏中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通过德婶子老俩口退休后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还是要“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不同思想理念,颂扬了老共产党员德婶子“退休不退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为建设和谐社区发挥余热的优良品德。小戏虽小,但小人物反映大主题。

第三场:

本场有《后果很严重》《阳雀声声》《五十块银圆》《遇见》《青青马桑树》有荆河戏、苗剧、花鼓戏、常德汉剧,题材有两个革命题材剧,其他涉及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等。

荆河小戏《后果很严重》由澧县荆河剧院创作演出,该剧以喜剧的表现方式,揭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脱贫攻坚战,扶贫先扶智。教育脱贫不仅是学校教育资源脱贫,还要家庭教育资源脱贫。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从情感上,心理上脱贫这个严肃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剧中以一个家中只有奶孙俩的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为背景,通过这一留守儿童引发的阴差阳错的恶作剧,展现了留守儿童家庭的现状。体现了老人的无奈,孩子的无辜,赞扬了扶贫支教老师无私的奉献精神,歌颂了党和政府不忘初心精准扶贫的决心和成果。

苗剧《阳雀声声》由花垣县苗歌剧研究所、花垣县苗剧团创作演出。此剧以当代农村普遍存在的家庭亲情现象为视点,苗家女阿秀外出打工多年,回家探亲又面临着与家人的分别与不舍,特别是女儿苗苗更是令她牵肠挂肚,不忍离去。当最后一班车即将驶离苗寨之际,感情的纠缠与机缘的情势迫使阿秀作出了最后的抉择。

花鼓戏《五十块银元》由益阳市花鼓戏剧团有限公司创作演出。该剧主要讲述,1935年,中共北方局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活动经费失去来源,眼看着机关濒临瘫痪,书记高文华夫妇心急如焚,万般无奈,决定忍痛让人抱养儿子以筹集经费,使党的活动得以延续。在挽救危亡与牺牲亲情的两难时刻,他们经过痛苦的掂量,最后选择了后者,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

花鼓戏《遇见》由株洲市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攸县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该剧写了一对夫妻逛街时发现小偷正在行窃,丈夫路见不平要出手,妻子阻止,惧怕小偷凶狠发生争斗吃亏受伤。丈夫无奈放手,接电话喝咖啡去了,妻子一人继续逛街,谁知小偷竟然偷走了她的新手机。妻子后悔,大夫回来说已报警,妻子不再恐惧大声呼叫,众奋起和警察一起制服小偷。小戏聚焦社会现实热点,批判了面对不平事的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终究会祸及自己,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呼唤良知与正义!由于疫情原因,该剧没能到艺术节现场演出。

汉剧小戏《青青马桑树》由慈利县瑞凝演艺传播有限公司创作演出。根据1990年代贺龙元帅故乡红色革命老区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乡光荣院护理员向晓英同志关爱、照顾红军遗属的真实事迹而创作。通过讲述她与贺锦斋将军的妻子戴桂香老人之间一个善意谎言从编造到揭穿的故事,讴歌了广大基层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树立了他们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光辉形象,充满了正能量、优能量、强能量。

第四场:

《一家亲》《悬崖木屋》《苗寨五星红》《红手印》《借条》,题材丰富,有城市治理、人情心理、革命历史、脱贫攻坚,内容具体生动。

《一家亲》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该剧讲述城管张德高在例行执法时,不料店主却是未见面的岳母娘,张德高设巧计避免了一场纠纷,并与其未来的岳父母相认。该剧聚焦现实问题,贴近百姓生活,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同时,弘扬了文明执法和人性执法,也集中体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上河阳戏《悬崖木屋》由怀化市鹤城区阳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此剧通过民宿“悬崖木屋”店主李春燕和丈夫满娃为了接待一位老年痴呆游客李谷英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塑造一位心地善良、坚守职业操守的普通女性的艺术形象,讴歌新时代新风尚。

苗歌剧《苗寨五星红》湘西武陵山民族文艺传习中心创作演出。故事发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讲述了湘西花垣县苗寨茶园村苗族百姓掩护受伤红军脱险重归红军队伍的事迹,展现了那个历史年代苗家儿女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动人故事。1935年,在战争中受伤掉队的红二军团侦查连长杨兴中,被苗家农妇梅香和众村民救助,反动势力龙保长带团丁抓捕杨兴中,众乡亲借用跳绺巾舞来掩护他,与他们斗智斗勇挫败了反动势力。最终,杨兴中顺利地带领众多苗家儿女参加了红军队伍。

花鼓戏《红手印》由湘乡市花鼓戏剧团有限公司创作演出。该剧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湘乡市中沙镇和谐村驻村一书记赵建成为原型创作。该剧以赵建成驻村三年期满,村民为挽留其继续驻村,联名向市委组织部写报告的真实故事而展开。以点带面,歌颂我们广大的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提升了扶贫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地位;构筑了一幅干部与干部之间和谐共处的画面。

花鼓戏《借条》由邵东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该剧以倒叙的戏剧手法,讲述了一个80年前红军长征途经湘中瑶寨,瑶家寨佬为人民子弟兵解危脱困,主动筹措银圆四百块的动人故事。红军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写下日后定当偿还的承诺,而瑶家寨佬为了感谢红军的救命之恩,在借条上面用鲜血写下了″永不兑换"的家训。一张带血的小小借条,反映出人民军队铁的纪律、也折射出老百姓对亲人子弟兵的深厚情意,揭示出军拥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鲜明主题和深刻内涵!

第五场:

《小戏迷田汉》《拜年》《一盏摊灯》《谷酒飘香》《涛声依旧》,包含话剧儿童剧、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湘剧,题材内容丰富,涉及革命历史人物、廉政反腐、脱贫攻坚以及家庭伦理、人生心理等。

儿童剧《小戏迷田汉》由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湖湘文化、民间戏曲的滋养是田汉创作《国歌》的灵感源泉,是中华民族百年激奋和觉醒,是近百年来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本剧从少年田汉的视角,讲述了少年田汉在湖湘文化和戏曲的滋养下,以唱戏的方式发出捍卫粤汉铁路自办权的呐喊,用皮影戏《新教子》唱段开导母亲的故事,表现了小田汉从小就展露的用文艺创作保家卫国的决心。全剧以“信仰”为轴,史实为底,从孩子的视角,用戏剧做媒介,调动皮影、戏剧等手段,赋予主人公忠诚、硬核、奋进的成长光芒,旨在讲好英雄故事,见证信仰的力量,诠释“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精神特质。

长沙花鼓戏《拜年》由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该剧讲述的是杨树村从一个贫困典型村一跃而成为全乡全县乃至全市的脱贫典型村。为了感谢领导的关怀,村主任准备提着礼品逐级拜年。没想到在大年初一,领导们反下到村里给乡亲们拜年。小戏虽小,却揭示了一个大主题,生动地反映了脱贫后的农民对党的扶贫政策的深情感谢;反映了基层干部办实事、干实事、一心为群众的亲民作风,用生动的舞台形象讴歌了全面脱贫后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

湘剧《一盏摊灯》由湖南省湘剧院创作演出。这是一出只有两个人物的现代心理小戏。盲女亮亮是一个先天性盲人,但嗅觉灵敏。母亲为了让她长大后能自食其力,便训练她闻香烟。十多年之后,亮亮只要闻香烟就知道是什么品牌。于是,亮亮就在小巷里摆了个烟摊,维持生计。刘小毛是个游手好闲,整天浑浑噩噩平小青年。这天晚上,他打麻将输光了钱,想向亮亮赊一包烟,当他发现亮亮是个盲女之后,大为惊讶,而盲女在烟摊上居然亮着一盏灯,为生活在顽强地活着,自食其力,热爱生命,使他陷入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在“一盏摊灯”的照射下,刘小毛觉得自己的一生也该做点什么了……

常德花鼓戏《谷酒飘香》由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创作演出。儿子大明当上了青峰镇党委书记,儿媳妇又怀上孩子,再加上自己的六十大寿,三喜临门,着实让大爹心里高兴,一大早便提着酒、哼着歌来到儿子家,一家人唱起了生日歌,大明打开了在社区超市特意为父亲买来的茅台酒,只见一个红包掉了出来,大爹以为是儿子给自己准备好的,便顺手打开,看到的却是一张美女的照片,背面还写着“喜欢吗?”,一下子搞得大明神智慌乱,一会儿说是人家送给自己的,一会儿说是送给老爹的,想说却说不明白,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儿媳倩倩又在礼盒里又发现了10万元的银行卡,气得大爹要掀酒桌,这时,一心想要继续承包镇里金矿的曹老板打来了电话,一切真相大白,大明及时报了案,一家人喝着自家酿的谷酒,唱起了幸福之歌。

邵阳花鼓戏《涛声依旧》由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作演出。讲述的是在党的关怀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精明能干的基层党员干部张主任用她的聪明才智挽回了一段已经破碎的婚姻。该剧生活中的小事琐事,以戏剧的形式来表现人性的真善美,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片

三、问题改进

一)选材很重要。

小戏虽然篇幅小,但是思想内容不能小。所以要选择具有深刻教育与启迪的题材,主题开掘要深,宣传表现的内容要真实、有说服力。要选择创作者真正熟悉的生活和确实有深入感触与独特思考发现的生活作为创作题材。同时,所选题材要是观众喜欢与关注的内容,具有时代性与现实关涉的新鲜度、及时性,要有为观众写喜闻乐见的戏的服务精神。且所选内容要适合小型剧目的艺术表达,不能勉为其难,违背舞台规律,达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如果选材虽然有一定宣教效果,但是比较片面,或缺乏人文精神等造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就需要斟酌而择。

二)主题的深刻性上不少作品有欠缺。

主题是整个艺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经过主题的凝聚,题材不再是零星的片段,而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艺术作品的主题,又叫主旨、题旨或主题思想,是指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题思想内涵。主题的来源,一方面是题材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另一方面又是艺术家主体思想感情的移入,它凝聚了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思考与评判。题材与主题的关系是,题材是主题的基础,主题是题材的提炼、概括与升华。如果缺乏提炼、概括与升华,流于一般性的是非善恶分别,简单的批判评价与表扬歌颂,失去了思想性、思辨性,这种非深刻彰显的就是创作者没有对待生活、对待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思考与评判,不见创作者作为艺术主体的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样作品就会流于平庸与同质化,掌握基本艺术语言与艺术技巧的人谁都可以拿出同等质量的作品,这也就是难处高峰的症结所在。

三)创作方法要正确。

时间与篇幅的原因,小型剧目入戏要迅速,冲突一展开,推进要快。结构要巧,点子要新,如果结构与人物设置不够精巧,就算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整个剧难达到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创作需要调动观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剧场氛围,也是方法正确的要点。本次展演有的剧目“瘟”“火”自顾自,没有从观众接受与观众心理上进行必要的创作分析,方法手段不对头或功力欠缺。

四)要处理好表现角度与细节等问题。

表现角度新颖,视角独特,这是剧目创作的切入点要求。切入点选取得好,能吸引观众,能深化主题,较好塑造人物形象。不从新颖、独特上下功夫,作品就很容易流于庸常。情节是骨架,细节是血肉。细节的质量、细节的精彩是每个艺术创作者必须的追求。细节是展示剧作家创造性和思想性的精髓部分,细节也树立了人们对整部剧作的观察点。剧作的创造性要体现在新鲜生动的细节处理上。创造出好作品的重要途径之—是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努力创造出新鲜、生动的细节。细节处理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部剧的价值高低。好细节需要具备真实、生动、新鲜、巧妙的特质。好细节的首要特质是真实,它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人物的身份,符合规定情境,符合人物的基本心理逻辑。真实是生动的基础,生动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真实来源于熟悉的生活和熟悉的感受,如果真实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以及对逻辑关系的一般性遵从,那么生动则需要加上作者对现实生活、对人的准确观察和准确反映,要捕捉到那些最有表现力瞬间,并且用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来。参照这些要求,展演的有些剧目还需要在下功夫。

五)有的剧目戏剧情节逻辑性欠缺。

我们说作品合逻辑,具有逻辑性主要讲的就是作品情节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情况。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相对正确的认识。这和创作者的生存环境,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息息相关。是在具备条件下的缜密思考,细心打磨的结果。但是我们有不少作品的关键点经不起推敲,违背生活常识的地方也有,需要重视。

六)要处理好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有的剧目艺术形象扁平,塑造欠丰满。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包括三方面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有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艺术形象的重要特征应具备真实性、典型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真是艺术形象首先应具备的,脱离了生活真实的人物形象,不可能在更高艺术层级诉求的典型性、情感性、审美性上达到基本的要求。所以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很多作品还是有欠缺的。

七)、主创人员的学习与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

一个作品能达到什么高度,是创作者的学习积累、理论修养、艺术实践以及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意识等因素决定的。创作者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有悟性。思想境界不够,就很自然创作出一个充满技巧的不高级的戏。缺乏表现手段,艺术技巧的训练、积累,思想再有价值,没功力没技艺的戏也不好看。提高思想意识、学习创作技巧而不沉迷于技巧,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很多主创人员需要重视与加强的。另外,有很多创作演出单位自身的编导能力欠缺,依赖外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创作单位有意识地培养,给自己人更多的机会锻炼,应该是不能忽视的。

八)人物语言与艺术语言的问题。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展演剧目中,有些剧目语言空洞,大话、套话很多,真正能体现具体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当行”语言不多,对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造成欠缺。有的剧目艺术语言、艺术技巧运用或单一或成旧,综合性的、创造性的、高妙性的运用不多见。这与人才培养,艺术识见,创作、实践锻炼分不开。这也是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吃老本、停滞不前,艺术手段上就会落后、陈旧。

四、结语

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的湖南艺术节,展现了新时期全省人民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新气象。湖南艺术节是湖南省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是体现党委政府文化工作导向、地区文化发展高度的一个重要标杆;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集中回馈。由几代戏剧人共同付出得来的湖南戏剧的辉煌成就需要我们继续书写。现实题材小戏创作是湖南戏剧的显著特色、传统优势,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创作出更具有时代风貌、艺术精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只有秉承为人民的创作导向,艺术上精益求精,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变创作功利化等问题,湖南戏剧人有信心在伟大的新时代不断前行,勇攀艺术高峰!


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展演综述

2117345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