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政策解读

《雪峰山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3-2035)》政策解读

发表时间: 2023-12-27 08:57  

  日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雪峰山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3-2035)》(湘文旅政法〔2023〕168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湖南文旅第五大板块“锦绣潇湘•神韵雪峰”扬帆启航,进入按科学规划高质量开发的快速轨道,为湖南旅游业发展注了新动能。为切实做好《规划》落实工作,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雪峰山是华夏中原通向大西南的天然屏障,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性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雪峰山山地度假区建设,优化提升峰山旅游板块的产品特色和品质。《湖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都首次将雪峰山旅游板块上升到全省旅游五大板块之一,并将其作为国内知名抗战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予以打造。编制《雪峰山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是统筹推进雪峰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雪峰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雪峰山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的现实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雪峰山区域文化和旅游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存在各自为阵、单打独斗、重大文旅项目布局不合理、核心文旅资源开发不当、文旅融合不够等问题,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需通过顶层设计加以解决,发挥好规划管总、战略导向的作用。

 二、《规划》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规划》起草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依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建立健全“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湘文旅政法〔2021〕136号)开展《规划》编制。

 (二)基本原则。《规划》牢牢把握雪峰山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跨区域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严守生态保护和安全发展底线,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坚持品牌提升,创新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文旅发展的赋能作用,形成新供给,注入新动能。坚持区域协同,开放发展,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促进雪峰山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开放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主客共享,充分释放文化和旅游业的综合效能,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增强本地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雪峰山文化和旅游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旅融合逐渐深入,文旅产品体系逐渐丰富,山地度假旅游、抗战文化旅游等品牌知名度显著增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雪峰山模式”,文化和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12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达1.15亿,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突破2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家,年营收过亿的旅游龙头企业达到2家以上,培育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到203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0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达1.75亿,雪峰山文化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更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山地度假旅游发展呈现更高水平,“神韵雪峰”品牌影响力更大,文旅消费持续繁荣,文化自信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和旅游促进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助力共同富裕机制更加完善,成为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

到203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5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达2.8亿,雪峰山生态环境更加协调,文旅深度融合,文旅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跃升,全面建成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世界知名山地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规划》的主要任务

    打造“三核五廊五区”文旅发展空间格局。“三核”指雪峰山山地度假核、文化和旅游休闲服务核、崀山世界自然遗产核;“五廊”指千里沅江文化旅游廊、张崀桂世界遗产旅游廊、山地风景文化旅游廊、长征文化和抗战文化旅游廊、资江观光体验旅游廊。

建设中华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弘扬雪峰山精神,打造文化地标符号,建设中华湖湘文化重要标识,推动文化产业链和创新链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雪峰山风韵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加强雪峰山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

    建设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创新发展山地度假,山地观光、山地康养、山地户外、山地研学、山地自驾、山地民俗等多元化产品,打造雪峰山、崀山旅游增长极和吸引核,引领山地度假旅游迭代升级,促进雪峰山山地度假体验升级。

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文旅融合,提升雪峰山旅游的文化内涵,积极培育文游新产品、新业态。加快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体育、交通、科技、教育、康养等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建设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雪峰山千村百寨培育计划、乡村记忆营造计划、乡村创客行动计划,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发展乡村旅游消费新模式,重点构建四大乡村旅游集聚带(区)。

打造雪峰山文旅名片。重点打造世界花瑶雪峰山、世界遗产崀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地、世界稻都雪峰山四张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提升红色长征、千里沅江、资江画廊、安化黑茶、神韵梅山、古城商道、武冈王城、生态黄桑”八张重要文化旅游名片。

打造雪峰山文旅精品线路。开发“英雄雪峰”抗战文化、“云上花瑶”山地度假等8条旅游精品线路。融入“神秘湘西”文化旅游线、“张崀桂”世界遗产旅游线、“湘桂风情”张吉怀高铁旅游线、实现与长株潭、大湘西、湘桂湘黔地区的互联互通、客源互送。

   五、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按照省统筹、市协调、县实施原则,建立健全雪峰山文化和旅游发展省市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雪峰山区域统筹发展、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加强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细化落实地方责任分工,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各项任务措施有效落实。

   培育市场主体。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构建更加完备的文旅产业体系。支持文旅企业做优做强,拓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培育根植雪峰山的文旅骨干企业和大型集团,支持本土文旅龙头企业发展。

   健全发展机制。推行雪峰山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建立重大文旅项目评价制度。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区域资源要素整合,促进省内合作和省际联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向雪峰山文旅资源优势的区域集聚。建立富民共享机制,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建共享品质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完善政策保障。优化经营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研究出台乡村旅游“点状供地”政策,加强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用地政策保障。探索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文旅用地供应模式,建立土地收储机制。鼓励各类资源参与重点产业项目开发,加强规划管理与调控,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落实资金政策。加大各级产业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对文旅项目开发的支持,创新实施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因地制宜规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推出“古村古镇金融贷”产品,试点雪峰山区域古村落古镇的有效保护和开发。

    出台消费政策。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文旅消费政策,鼓励各地制定相关补充政策,提高文旅消费质量。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力度,鼓励景区、乡村旅游区实行淡旺季票价、非周末促销价。落实文旅惠民政策,开发“湘人游湘”文旅产品。

    落实办会政策。支持雪峰山市县(区)积极申办省级、市级旅游发展大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落实承办地专项资金和配套扶持政策,提振文旅行业信心,激活文化和旅游市场。

    推动区域协作。强化品牌共用、市场共建、政企合作、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和合作共赢发展理念,建立4市文旅协作发展机制,做大做强“神韵雪峰”品牌。支持成立雪峰山山地度假旅游联盟,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助力雪峰山区域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

    优化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文旅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的人才管理体制。组建人才智库,重点推动文旅消费集聚区域人才培养。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为雪峰山建设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人才保障。

《雪峰山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3-2035)》政策解读

33258850

友情链接